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由乙醛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占总质量的1/11,则氧元素占总质量的
A.10/11
B.4/25
C.4/11
D.4/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乙醛和乙酸乙酯的分子式C2H4O和C4H8O2可知,碳和氢原子的质量之比始终是6︰1的,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6/11,因此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1-6/11=4/11,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金属常温下与浓硝酸反应最激烈的是
A.铝
B.铁
C.铜
D.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及较活泼金属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金属溶解,但极不活泼金属金、铂都不与硝酸反应,注意铁、铝常温下遇浓硝酸钝化.
解答:A.铝在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反应不剧烈,故A不选;
B.铁在常温下遇浓硝酸发生钝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阻止进一步反应,所以反应不剧烈,故B不选;
C.Cu与浓硝酸反应而使Cu溶解,反应剧烈,故C选;
D.金与浓硝酸不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金属与浓硝酸的反应,明确金属的活泼性来分析发生的反应即可解答,注意常温下Fe、Al不能完全溶解在浓硝酸中,为学生解答的易错点.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将a?mol?C2H4跟b?mol?H2在密闭容器中、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反应若干时间后,生成了c?mol?C2H6,除去催化剂后,将此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应是
A.(3a+b)mol
B.(3a+0.5b-3.6c)mol
C.(3a+0.5b+3.6c)mol
D.(3a+0.5b)mo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据元素守恒,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耗氧量即是amolC2H4和bmolH2的耗氧量,反应物为CO2和H2O,根据质量守恒可计算出最终消耗的氧气.
解答:反应前后C和H反应后元素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则混合气体的耗氧量即是amolC2H4和bmolH2的耗氧量,
原混合物中含有C的物质的量为2amol,H的物质的量为4amol+2bmol,
根据反应物为CO2和H2O,1molC消耗1mol氧气,1molH消耗
mol氧气,
则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2amol+
amol+
=(3a+0.5b)mo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耗氧量即是amolC2H4和bmolH2的耗氧量,根据1molC消耗1mol氧气,1molH消耗
mol氧气计算.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说法全不正确的是?
A.CH3—CH=CH2和CH2=CH2的最简式相同
B.CH≡CH和C6H6含碳量相同
C.丁二烯和丁烯为同系物
D.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中CH3—CH=CH2最简式为CH2,CH2=CH2的最简式也是CH2,因此相同。B选项中CH≡CH最简式是CH,C6H6最简式也是CH,最简式相同含碳量就相同。C选项中同系物要求官能团相同,分子式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丁二烯的官能团是两个碳碳双键,丁烯官能团是一个碳碳双键,官能团不同,因此不是同系物。D选项中标况下戊烷是液态,不是气态,因此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戊烷的分子数。
考点:烃类的同系物、烃类的最简式、物质的量的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涉及了有机物中烃类的同系物、最简式、含碳量的计算等基础知识,关键在于同分异构体与同位素,同系物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2,4,4-三甲基戊烷
B.2-乙基丁烷
C.2,2,3,4-四甲基戊烷
D.3,4,4-三甲基戊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烷烃的命名原则是: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隔开;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据此可知,C正确。A应该是2,2,4-三甲基戊烷,B应该是3-甲基戊烷,D应该是2,2,3-三甲基戊烷,答案选C。
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兼顾能力的考查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烷烃的名称原则,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该题是烷烃名称的逆向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