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简答题 (1)已知Na2S2O3+H2SO4═NaSO4+S↓+SO2+H2O.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时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表(所取溶液体积均为10mL):
实验编号 | 实验温度/℃ | c(Na2S2O3)/mol?L-1 | c(H2SO4)/mol?L-1 ① 25 0.1 0.1 ② 25 0.2 0.1 ③ 25 0.1 0.2 ④ 50 0.2 0.1 ⑤ 50 0.1 0.1
|
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实验______(填实验编号);
若同时选择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测定混合液变浑浊的时问,可探究_____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用离子议程式表示Na2S2O3溶液具有碱性的原因______,实验操作①中测试时pH试纸的颜色应该接近______.
A.红色B.深蓝色C.黄色D.绿色
上述流程中实验②、③的目的是为了探究Na2S2O3某种化学性质,你认为是探究了Na2S2O3的______性.
参考答案:(1)其他条件不变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要让浓度保持一致,温度成为唯一变量,①⑤和②④这两组浓度一致,因此可选①⑤或②④,实验①、实验②和实验③的温度相同,浓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①⑤或②④;比较改变不同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Na2S2O3属于强碱弱酸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水解,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H2O?HS2O3-+OH-;PH=8对应标准比色卡对应的颜色为绿色;白色沉淀B为硫酸钡,加入氯水的目的是把S2O32-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表现了Na2S2O3的还原性,
故答案为:S2O32-+H2O?HS2O3-+OH-;D;还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产生H2的速率可由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④Cl
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中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发生的反应为Mg+2H+═Mg2++H2↑。开始反应时浓度最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逐渐减小,如果不考虑气其它因素,反应速率应逐渐减小,但开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则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但1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开始降低,这是由于反应后期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降低,从而导致反应速率降低,即氢离子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即①正确;由反应可知Mg参加反应,开始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但随反应的进行,接触面积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②正确;因Cl-不参加反应,Cl-的浓度增大或减小都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且该反应中Cl-的浓度不变,故④错误,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为①②③,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侧重对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明确反应原理和图象中的反应速率变化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相同条件下(T=500K),有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密闭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 g SO2和1 g O2;乙容器中充入2 g SO2和2 g 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平衡后SO3的浓度:乙>甲
C.SO2的转化率:乙>甲
D.平衡后SO2的体积分数:乙>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2014年初,雾霾天气多次肆虐我国中东部地区。其中,汽车尾气是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之一。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
2 CO2(g)+N2(g)。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c(CO2)随温度(T)、催化剂的表面积(S)和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该反应的△H??0(选填“>’’、“<")。
(2)在T2温度下,0~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3)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上图中画出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4)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代号)。

参考答案:(1)<;(2)0.025mol/(L?s);(3)
;(4)bd。
本题解析:(1)根据题给图像知,温度T1时先达平衡,即温度为T1时反应速率快,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知,温度T1>T2;温度为T1时,二氧化碳的平衡浓度较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知,该反应放热反应,△H<0;(2)根据题给图像知,T2温度时2s到达平衡,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为0.1mol/L,根据公式v=△c/△t知,v(CO2)=0.05mol/(L?s),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知,v(N2)=0.025mol/(L?s);(3)固体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S2条件下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更长,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与温度T1到达平衡时相同,故c(CO2)在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为:
;(4)a、可逆反应到达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且不再变化,由图像a知,t1时刻V正最大,之后随反应进行速率发生变化,未到达平衡,错误;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到达平衡后,温度为定值,平衡常数不变,与图像符合,正确,c、t1时刻后二氧化碳、NO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t1时刻未到达平衡状态,错误;d、NO的质量分数为定值,t1时刻处于平衡状态,正确;选bd。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可逆反应mA(g)+nB(s)
rC(g)+qD(g)在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D的体积百分含量和温度T或压强P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方程式系数m+n=r+q
B.使用催化剂,D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加
C.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物质B的颗粒越小,反应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