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分析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2A+B=2C ΔH<0
B.2C=2A+B ΔH<0
C.2A(g)+B(g)=2C(g) ΔH>0
D.2A(g)+B(g)=2C(g) ΔH<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生成物[2C(g)]具有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2A(g)+B(g)]具有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ΔH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选项A、B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1/2O2(g)=H2O(g) ΔH1=a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2=b kJ·mol-1
③H2(g)+1/2O2(g)=H2O(l) ΔH3=c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4=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c<0
B.b>d>0
C.2a=b<0
D.2c=d>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H2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ΔH<0,a、b、c、d都小于0,B、D错;反应③与反应①相比较,产物的状态不同,H2O(g)转化为H2O(l)为放热反应,所以a>c,A错;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2倍,反应热②也是①的2倍,b=2a<0,C对。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因果关系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硫化氢、溴化氢和碘化氢;
B、NH4Cl溶液和氨水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C、84”消毒液呈碱性,二氧化硅能和碱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
D、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可作耐火材料.
解答:A、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SO2能用浓硫酸干燥;陈述Ⅰ正确、Ⅱ不正确,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
B、NH4Cl溶液和氨水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NH4Cl溶液和氨水都是混合物,不是强电解质,陈述Ⅰ正确、Ⅱ错误,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
C、84”消毒液呈碱性,二氧化硅能和碱反应生成具有粘合性的硅酸钠,从而将瓶塞和瓶口粘结在一起,陈述Ⅰ不正确、Ⅱ正确,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
D、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所以氧化铝用来制造耐火坩埚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陈述Ⅰ正确、Ⅱ正确,且有因果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分析应用,主要是浓硫酸、盐类水解、氧化铝等物质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
4、填空题 (10分)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NH3。现已知N2(g)和H2(g)反应生成1 mol NH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左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若又已知键能数据如上表,结合以上数据求出N-H键键能为?kJ/mol。
(4)工业上,以氨气为原料生产硝酸的第一步为氨催化氧化,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放热?(2)N2(g)+3H2(g)
2 NH3(g) ?△H=—92 kJ/mol
(3)391?(4) 4NH3 + 5O2
4NO + 6H2O?。
本题解析:(1)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实验多余的能量释放迟来。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根据图示可知: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 NH3(g)?△H=—92 kJ/mol;(3)反应热就是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的差,436 kJ/mol×3mol+946 kJ/mol×1mol-6X=—92 kJ/mol,解得X=391 kJ/mol;(4)工业上,以氨气为原料生产硝酸的第一步为氨催化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 + 5O2
4NO + 6H2O。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
A.2H2+O2
2H2O
B.CaCO3
CaO+CO2↑
C.CaO+CO2====CaCO3
D.C2H5OH+3O2
2CO2+3H2O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及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A、D错误;一般情况下,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C错B对。
点评:判断一个反应为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是历年高考的常考题型,考生可根据反应基本类型进行判断,并注意积累特殊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