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A.通过盛液溴的洗气瓶
B.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D.分别进行燃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乙烷与乙烯性质的区别.乙烷和乙烯均是无色气体,但前者易发生取代反应,后者易发生加成反应.A项,乙烷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而生成溴乙烷,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不仅不易鉴别,还会损失大量的乙烷且混入大量的溴蒸气杂质,显然不合理;若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虽可将乙烯转变为乙烷,但通入氢气的量不易控制,很难得到纯净的乙烷,且用氢气无法鉴别它们;若分别进行燃烧,显然无法再得到乙烷;因此只能选B项,因为乙烷和溴水不反应,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且生成的CH2BrCH2Br为液态,便于分离.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a原子失电子能力比Mg原子强
B.氟的氢化物不稳定
C.H2SO4比H3PO4酸性弱
D.Mg(OH)2比Ba(OH)2的碱性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Na比Mg活泼所以Na原子失电子能力比Mg原子强,F是最强的非金属所以HF的稳定性最强,S的非金属性强于P所以H2SO4比H3PO4酸性强,Mg的金属性比Ba弱所以Mg(OH)2比Ba(OH)2的碱性弱。答案选A。
考点:元素周期律
点评:本题依据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非常简单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38.4g铜与适量浓HNO3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下气体(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则反应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A.1mol
B.1.6mol
C.2.2mol
D.2.4mo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38.4g铜的物质的量=0.6mol,利用“铜”守恒,得:n[Cu(NO3)2]=0.6mol;
22.4L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1mol,成分为NO、NO2;再利用“N”守恒,得:n(HNO3)=0.6mol×2+1mol=2.2mol,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HI气体受热分解
C.食盐熔化
D.蔗糖溶于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碘升华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HI气体受热分解破坏的是共价键;食盐熔化破坏的是离子键;蔗糖溶于水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所以正确的答案是B。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微粒半径 Na+>K+>Cl->S2-
B.稳定性 HI>HBr>HCl>HF
C.酸性 HClO4>H2SO4>H3PO4>H2SiO3
D.碱性 KOH>Ca(OH)2>Mg(OH)2>Al(OH)3
 
	参考答案:AB
	本题解析:A项,应为r(Na+)<r(K+)<r(Cl-)<r(S2-),B项稳定性顺序应为:HI<HBr<HCl<HF。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