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自来水常用Cl2消毒,某学生用这种自来水去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药品变质问题的是 (?)
A.AgNO3
B.FeCl2
C.Na2SO3
D.AlCl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氯气溶于水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所以A中生成氯化银沉淀,B中氯化亚铁被氧化生成氯化铁,C中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钠,因此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难易适中,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朋友。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氯水中的组成微粒,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氯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 1735Cl、1737Cl为不同的核素,因此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B.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C.11.2L Cl2含有17NA个质子(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D.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能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B.干燥的氯气能使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
C.过氧化钠的漂白是物理变化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是因为二氧化硫具有强氧化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20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Cl2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方法中,可制得的正确组合是__________。
①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②MnO2、NaCl和浓硫酸混合共热:
③NaClO和浓盐酸混合;?④K2Cr2O7和浓盐酸混合:
⑤KClO3和浓盐酸混合共热;?⑥KMnO4和浓盐酸混合。
A.①②⑥B.②④⑥C.①④⑥? D.全部可以
(2)写出实验室制取Cl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3)若用含有0.2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得Cl2的体积(标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和D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像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应该在装置_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增加一个装置,增加装置里面的试剂可为____________。
A.湿润的淀粉KI试纸B.氢氧化钠溶液
C.湿润的红色布条? D.饱和的食盐水
参考答案:(20分)
(1)D(2分)
(2)4H++2Cl-+MnO2
2H2O + Cl2↑+Mn2+;(3分)
(3)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稀将不再反应(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4)①证明有水蒸气产生,并吸收水蒸气,避免对后面探究氯气的性质实验产生干扰;(3分)
②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3分)
③吸收氯气(2分)
(5)E,F;(2分) AC(2分)
本题解析:(1)制取氯气的方法由多种,但共同点有1个,都是浓盐酸作还原剂,所以合适的氧化剂与浓盐酸反应可以制取氯气,题目所给方法都可以,答案选D;
(2)实验室制取氯气采用MnO2和浓盐酸混合共热的方法,离子方程式为4H++2Cl-+MnO2
2H2O + Cl2↑+Mn2+;
(3)二氧化锰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变稀,反应停止,制得Cl2的体积(标况下)总是小于1.12L;
(4)①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是否有水产生,若有,则固体颜色由白色变为蓝色,后面的实验要求氯气使干燥的,所以装置B同时还可以吸收水蒸气,避免对后面探究氯气的性质实验产生干扰;
②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与水反应产生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③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但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
(5)装置E吸收氯气,但不能证明氯气是否被吸收干净,所以在E、F间应加一个装置,用来检验氯气是否除尽,从而判断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是否只有一种;检验氯气是否除尽的试剂可以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若试纸变蓝,说明氯气未除尽;还可以是湿润的红色布条,若布条褪色,说明氯气未除尽,反之则除尽,答案选AC。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4分)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是
)的过程中,将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气。某学生使用这一原理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且利用制得的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所盛试剂是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结果所得
产率太低,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
,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写出此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为避免此副反应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漂粉精同盐酸作用产生氯气:
,该反应中每生成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被氧化的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有效氯是漂粉精中有效
的含量大小的标志。已知:
有效氯=(漂粉精加盐酸所释放出的氯气的质量/漂粉精的质量)
100%,该漂粉精的有效氯为65%,则该漂粉精中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1)分液漏斗,浓盐酸,
,
(2)
。
(3)①将U形管置于冷水浴中。
②
。在B、C之间增加一个饱和食盐水洗气装置。
(4)1?
? 65.5%
本题解析:(1)A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所盛试剂是浓盐酸,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
(3)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
,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将U形管置于冷水浴中。
②另一个副反应(写出此反应方程式):
;为避免此副反应发生,应采取的措施是在B、C之间增加一个饱和食盐水洗气装置。
(4)漂粉精同盐酸作用产生氯气:
,该反应中每生成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被氧化的
的物质的量为
;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