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SO2和Cl2均可用于漂白工业,对于二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SO2的漂白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Ca(ClO)2
C.为便于储存和使用,可用液氯代替氯水漂白干燥棉布上的有色物质
D.为增强漂白效果,可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使用以达到增强效果的目的
参考答案:A.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体现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次氯酸钙,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故B正确;
C.液氯不具有漂白性,则不能用液氯代替氯水漂白干燥棉布上的有色物质,故C错误;
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漂白效果失效,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为了研究氯水能否和碳酸钙发生化学反应,某学生设计如下实验:
实验一:向盛有饱和氯水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并充分振荡,观察到氯水的黄绿色褪去并同时产生少量气体。
实验二:取上述实验一后锥形瓶中清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该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②该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该清液中滴加盐酸可产生大量气体。④该清液加热后变浑浊并产生大量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二中,清液滴在有色布条上有极强的漂白作用说明该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清液中含有______离子;清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清液加热后产生浑浊的原因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
(2)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写出氯水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1)HClO? Ca2+?CO2? CaCO3 (每空1分)
(2)2CaCO3+2Cl2+2H2O=Ca(HCO3)2+2HClO+CaCl2(2分)
本题解析:(1)氯水中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HClO;能够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钙,可得清夜中含Ca2+;根据反应物可得出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是CO2;清液加热后产生浑浊发生的反应为Ca(HCO3)2分解生成了CaCO3。
(2)根据(1)中现象可得出反应的产物有Ca(HCO3)2、2HClO、CaCl2,推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
A.变红
B.先变红后变白
C.变白
D.不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氯气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因此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氯气后,其颜色变化为先变红(显酸性)后变白(被漂白),因此正确的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氯及其化合物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室选用二氧化锰和稀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可以选用饱和食盐水
C.氯水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是氯水中的氯气在起漂白作用
D.氯水、氯气、液氯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
A.氯气比硫单质更易与氢气反应
B.HClO4酸性比H2SO4强
C.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
D.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
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除氟元素之外)
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
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故没有氟的含氧酸,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氟元素!故规律5只适用于氟元素之外的非金属元素。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
9. 非金属单质与具有可变价金属的反应。能生成高价金属化合物的,其非金属性强。
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