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的高压下,用激光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CO2,下列对该物质的推断一定不正确的是
A.该原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
B.该原子晶体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该原子晶体有很高的熔点、沸点
D.该原子晶体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不同的非金属原子,因此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键,A正确;原子晶体的熔沸点很高,硬度大,不易气化,因此B不正确,C、D都是正确的,答案选B。
考点:考查原子晶体的结构、性质
点评:本题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该题注重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求知欲。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图1装置可用于分离乙酸(沸点118℃)与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混合物
B.提纯混有少量Ba(NO3)2的KNO3溶液,可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后,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
C.图2装置用于吸收多余氨气
D.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根据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下端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B.根据除杂的原理,即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引入了新的杂质,应用方法将其除尽来;
C.根据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能与硫酸反应,可用此装置防倒吸;
D.根据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解答:A.乙酸(沸点118℃)和乙酸乙酯(沸点77.1℃)的是沸点相差较大,可可蒸馏分离,但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下端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不能插入溶液,故A错误;
B.提纯混有少量Ba(NO3)2的KNO3溶液,可加入过量的K2CO3溶液,过滤后,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故B错误;
C.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能与硫酸反应,可用此装置防倒吸,故C正确;
D.瓷坩埚中含有的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吸收等,难度不大,注意实验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含有极性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HCl
B.NaOH
C.CaCl2
D.CO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考查化学键的判断以及化学键和化合物的关系。A和D是共价化合物,均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氢氧化钠和氯化钙都是离子化合物,但前者除了离子键外,还含有极性键,所以只有氯化钙中才只含有离子键,因此答案是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只用一种试剂(可加热)就能鉴别出NH4Cl、Na2SO4、(NH4)2CO3、三种溶液,应选用
A.BaCl2
B.HCl
C.NaOH
D.Ba(OH)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检验铵根离子一般利用碱,检验硫酸根离子一般利用钡离子,则选项氢氧化钡可鉴别,以此来解答.
解答:A、BaCl2溶液与(NH4)2CO3、Na2SO4溶液反应均生成白色沉淀,则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盐酸只与(NH4)2CO3反应生成气体,与另两种物质不反应,则不能鉴别,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与(NH4)2CO3、NH4Cl溶液反应均生成气体,则无法鉴别,故C错误;
D、Ba(OH)2溶液与NH4Cl反应有气体生成,与Na2SO4溶液反应有沉淀生成,与(NH4)2CO3反应即生成沉淀又有气体,现象不同,可以区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区分和鉴别,学生熟悉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的现象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A.2(x+n)
B.2(x-n)+1
C.2(x +n)+1
D.n+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离子所带电荷数,所以A的质子数是X+n。中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而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质量数,所以A的质量数是X+n+X+n+1=2(x +n)+1,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