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盐类水解的原理》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A.海伦外壳附着铜,会和船身的铁及海水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腐蚀更快,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不选A;B.根据△G=△H-T△S可知,反应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由于该反应的△S <0,则该反应的△H <0,故B错误;C.水解吸热,加热促进水解,溶液的碱性增强,pH会增大,故C正确;D.样品受潮有水,所以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减少,所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故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常温下,下列溶液的pH或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根据电荷守恒可得:2c(R2-)+c(HR-)+c(OH-)=c(H+)+c(Na+),由于溶液显中性,所以c(OH-)=c(H+),两式相减可得2c(R2-)+c(HR-)=c(Na+),正确;B. 0.05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0.05mol/L的KOH溶液,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盐CH3COOK.由于该盐是强酸弱碱盐,醋酸根离子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使溶液显碱性则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CH3COOH)+c(H+)=c(OH-),正确;C.由于溶液的pH 相等,所以溶液中c(H+)相等,正确;D. 0.2mol/L NH4Cl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二者会发生反应:NH4Cl+ NaOH=NaCl+NH3·H2O。根据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知得到的是NaCl、NH3·H2O、NH4Cl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混合溶液。由于NH3·H2O的电离作用大于NH4+的水解作用,所以c(NH4+)>c(Cl-)>c(Na+),c(OH-)>c(H+);盐的电离作用远大于水的电离作用,所以c(Na+)>c(OH-)。因此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H4+)>c(Cl-)>c(Na+)>c(OH-)>c(H+),正确。
考点: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的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 CH3COOH溶液中:c(CH3COO-)+ c(CH3COOH)=0.1mol/L
B.NaHCO3溶液中:c(OH-) = c(H+) + c(H2CO3)-c(CO32—)
C.CH3COONa溶液中:c(Na+)> c(CH3COO-)> c(OH-)> c(H+)
D.Na2S溶液中:2 c(Na+)= c(S2—) + c(HS—)+ c(H2S)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考查物料守恒,CH3COOH部分电离产生CH3COO-和H+,醋酸根原子团守恒,得c(CH3COO-)+ c(CH3COOH)=0.1mol/L。B项,根据电荷守恒关系式C(Na+)+ c(H+)= 2 c(CO32—)+ c(HCO3—)+ c(OH-)和物料守恒关系式c(Na+)= c(CO32—)+ c(HCO3—)+ c(H2CO3),可计算得到c(OH-) = c(H+) + c(H2CO3)-c(CO32—)。C项,CH3COO-水解显碱性,所以c(Na+)> c(CH3COO-),c(OH-)> c(H+)。因为OH-是水解产生的,量很小,所以c(OH-)> c(H+)排在后边。D项,考查的物料守恒,c(Na+)=2 c(S)=2(c(S2—) + c(HS—)+ c(H2S))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
HCO3-+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通入C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
减小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水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A错;通入CO2,OH-浓度会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对;
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c(HCO3-)增大,c(CO32-)减小,故c(HCO3-)/c(CO32-)增大,C错; NaOH是强碱,加入NaOH固体,溶液的碱性增强,pH增大,D错。
考点:水解平衡的移动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2分)
(1)20℃时0.1 mol·L-1NaOH分别滴定0.1 mol·L-1HCl、0.1 mol·L-1CH3COOH的pH变化曲线如下。
根据上述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测得醋酸起点pH为3,则20℃时该浓度醋酸的电离度为 ;
②滴定开始后醋酸曲线变化比盐酸快的原因是 ;
(2)25 ℃时0.1 mol·L-1的H2R水溶液中,用氢氧化钠来调节溶液pH,得到含有H2R、HR-、R2-三种微粒的溶液。当c(Na+)=c(R2-)+c(HR-)+c(H2R)时溶液的溶质为 (填化学式)。
(3)下图是某水溶液在pH从0至14的范围内H2CO3、HCO3-、CO32-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分数。
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图是1.0 mol·L-1碳酸钠溶液滴定1.0 mol·L-1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
B.在pH分别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c(H2CO3)=c(HCO3-)=c(CO32-)
C.人体血液的pH约为7.4,则CO2在血液中多以HCO3-形式存在
D.若用CO2和NaOH反应制取NaHCO3,宜控制溶液的pH为7~9之间
(4)将尿素施入土壤后,大部分是通过转化为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被作物所利用,尿素分子在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为碳酸铵。已知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常数(25℃)如下表:
| 弱电解质 | H2CO3 | NH3·H2O |
| 电离平衡常数 | Ka1=4.30×10-7 Ka2=5.61×10-11 | 1.77×10-5 |
参考答案:(1)1% 醋酸是弱酸,中和生成的醋酸根离子对醋酸电离产生抑制 (2)NaHR (3)CD (4)
① 碱 由于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HCO3-的电离平衡常数,因此CO32-水解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溶液中c (OH-) > c(H+),溶液呈碱性 ② A、C、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2)①根据图象可知0.1mol?L-1的醋酸,其PH为3,所以c(H+)=10-3mol/L,故电离度=
×100%=1%;②醋酸是弱酸,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CH3COO-;使电离平衡逆移CH3COOH?CH3COO-+H+,故H+浓度变化比较快,故答案为:醋酸是弱酸,中和反应生成的醋酸根离子对醋酸的电离产生抑制;(2)25℃时0.1mol?L-1的H2R水溶液中,用氢氧化钠来调节溶液pH,得到含有H2R、HR-、R2-三种微粒的溶液,溶液中存在c(Na+)=c(R2-)+c(HR-)+c(H2R),说明钠原子和R原子以1:1存在于盐溶液中,R形成的酸为二元酸,所以该溶质为二元酸的酸式盐,即NaHR,故答案为:NaHR;(3)①A.1.0mol/L碳酸钠溶液滴定1.0mol/LHCl溶液,在碳酸浓度达到饱和之前,碳酸浓度应逐渐增大,且起始浓度不可能为1.0mol/L,故A错误;B.由图可知,pH为6.37时c(H2CO3)=c(HCO3-),pH为10.25时,c(HCO3-)=c(CO32-),但三者的浓度不相等,故B错误;C.由图可知,pH为7.4时,HCO3-的最大,则当人体血液的pH约为7.4,则CO2在血液中多以HCO3-的形式存在,故C正确;D.溶液的pH为7~9之间时,溶液中的阴离子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所以溶液中的溶质主要为碳酸氢钠,故D正确;故选CD;(4)①分析电离平衡常数可知电离程度,NH3?H2O>H2CO3>HCO3-,对应盐水解程度NH4+<HCO3-<CO32-,常温下0.1mol?L-1的(NH4)2CO3溶液呈碱性,由于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HCO3-的电离平衡常数,因此CO32-水解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溶液中c (OH-)>c(H+),溶液呈碱性;②A.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于碳酸根离子浓度,碳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于铵根离子水解程度,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H4+)>c(CO32-)>c(HCO3-)>c(NH3?H2O),故A正确;B.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为:c(NH4+)+c(H+)=c(HCO3-)+c(OH-)+2c(CO32-),故错误;C.依据溶液中物料守恒得到:c(CO32-)+c(HCO3-)+c(H2CO3)=0.1mol?L-1 ,故C正确;D.依据溶液中物料守恒,n(N):n(C)=2:1,结合溶液中离子种类和守恒关系得到:c(NH4+)+c(NH3?H2O)=2c(CO32-)+2c(HCO3-)+2c(H2CO3),故D正确;故答案为:ACD.
考点:中和滴定;盐类的水解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化学知识点整理《与量有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