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单线桥表示生成氯气的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2)实验A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D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这一实验说明氧化性Cl2______I2(填“>”或“<”).
(4)实验C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为了探究褪色原因,这位同学又做了如图2所示实验,将干燥的氯气通入双通管中,其中a为干燥的红纸条,b为湿润的红纸条.
①实验现象是:a______,b______.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
②该实验说明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
③将氯气通入水中形成黄绿色的氯水,见光放置数天后黄绿色会褪去,同时失去漂白作用,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B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工业上利用与实验B类似的反应制备漂白粉,制漂白粉的化方程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反应中KClO3为氧化剂,得电子,HCl为还原剂,失电子,由化合价的变化可知转移电子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
故答案为:
;
(2)氯气氧化Fe2+生成Fe3+,溶液变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故答案为:浅绿色溶液变为红色溶液;2Fe2++Cl2=2Fe3++2Cl-;
(3)氯气氧化KI生成碘,试纸变成蓝色,反应的方程式为2I-+Cl2=I2+2Cl-,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则氧化性Cl2较强,
故答案为:无色溶液变为蓝色;2I-+Cl2=I2+2Cl-;>;
(4)实验C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答案为:Cl2+H2O=H++Cl-+HClO;
①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则b褪色,由于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应用NaOH溶液吸收,
故答案为:不褪色;褪色;吸收Cl2,防止污染空气.
②a和b向比较,b中含有HClO,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HClO.
③将氯气通入水中形成黄绿色的氯水,见光放置数天后黄绿色会褪去,同时失去漂白作用,原因是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反应的方程式为2HClO光.2HCl+O2↑,
故答案为:2HClO光.2HCl+O2↑;
(5)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可观察到红色溶液褪色,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反应的方程式为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故答案为:红色溶液褪色;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0分)(1)在定量实验中,采用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填序号)。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以环形铁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B.配制100mL 2
mol/L的NaCl溶液,以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液面稍超出容量瓶刻度线,反复摇匀后,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加热并搅拌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D.称取一定质量无水碳酸钠粉末,用稀盐酸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定盐酸浓度。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立即装液、滴定。?
(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填序号)
A.配制100mL 1.00mol/L的NaCl 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85g NaCl
固体
B.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则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HCO3-
C.制备Fe(OH)3胶体时,应往沸水中加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溶液呈
红褐色为止
D.除去蛋白质中混有的少量NaCl,加AgNO3溶液后过滤
E.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的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至少需要进行四次称量操
作
F.测定中和热实验中,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溶液
的起始温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3)根据右图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
②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判断理由是?。
参考答案:(1)ABD(2)CEF (3)①不漏气? ②不能确定;不管装置是否漏气,烧瓶内气压与漏斗上方的气压相等,水在重力作用下可完全流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现象?
结论
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Fe>Cu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溶解性:Ag2S>AgBr>AgCl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实验题 (15分)某研究小组设计如下装置分离CO和CO2的混合气体并探究CO还原氧化铜的产物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已知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气体会产生黑色沉淀(金属单质)。夹持装置未画出。

(题9图)
(1)试剂X、Y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则X、Y可能是?、?.
(2)连接装置、检验气密性并装好药品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K3,打开K1、K2,分离出CO,当观察到?现象时,可对C装置进行加热操作,反应产物为红色固体。
(3)查询资料获得以下信息:①Cu2O为红色固体;②常温下,Cu2+在溶液中稳定,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2Cu+ =Cu2++Cu。
甲、乙两组同学取上述红色固体(用M代表)进行实验,探究其成分:
组别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或数据
| 结?论
|
甲
| ① 向a g M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搅拌; ② 继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充分反应.
| ①固体明显减少; ②仍然有一定量固体,溶液呈蓝色
| ①M中一定有Cu2O; ②M中一定有Cu.
|
乙
| 将甲实验后所得溶液过滤 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 滤渣质量为 g
| M为Cu和Cu2O的混合物
|
(i)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所得结论不可靠,其理由是?.
(ii)甲组同学配合乙组同学进行了计算,认为乙组同学的结论是正确的,并得出M中Cu和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C装置反应结束后,欲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O2,需进行的主要操作是?.实验过程中D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5)Z试剂为混有KI的苯溶液,则E装置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参考答案:(1)NaHSO4? NaOH(各1分,共2分);
(2)F装置中出现少量黑色沉淀(2分);
(3)M可能只含Cu2O,因Cu2O在酸性条件下反应会生成Cu(2分);1:4 .(3分)
(4)关闭K1、K2,打开K3和分液漏斗活塞(2分);
2AlO2- + CO2 + 3H2O=2Al(OH)3↓+CO32-
或AlO2- + CO2 + 2H2O=Al(OH)3↓+HCO3-(2分)
(5)溶液分层,上层呈现紫红色;(2分)
本题解析:根据题给装置图知,从K1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A,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和K3,Y可吸收二氧化碳反应,打开K1、K2,CO与氧化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验证CO的还原性,氯化钯(PdCl2)溶液遇CO气体会产生黑色沉淀,则F中出现沉淀,说明CO充满装置,然后可加热;C装置反应结束后,关闭K1、K2,打开K3和分液漏斗活塞,加X可与碳酸盐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D中生成沉淀为氢氧化铝,则B中发生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的反应生成氧气,所以Z中的KI可被氧化生成碘单质,溶解在苯中为紫红色,G中的碱液可防止空气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1)试剂X、Y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均含Na元素,X显酸性,Y显碱性,则X为NaHSO4,Y为NaOH;(2)CO不纯时加热发生爆炸,则F装置中出现少量黑色沉淀,CO充满装置可加热C装置;(3)(i)甲的实验中M可能只含Cu2O,因Cu2O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会生成Cu,同时生成硫酸铜溶液,则实验结论不可靠;(ii)agM固体,加硫酸反应后滤渣质量为a/2g,则Cu和Cu2O分别为xmol、ymol,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2Cu+=Cu2++Cu,则64x+160y=a,64x+64y=a/2,解得x:y=1:2;(4)由上述分析可知,欲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O2,需进行的主要操作是关闭K1、K2,打开K3和分液漏斗活塞;D装置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CO32-或AlO2-+CO2+2H2O=Al(OH)3↓+HCO3-;(5)Z中的KI可被氧化生成碘单质,溶解在苯中为紫红色,则E装置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呈现紫红色。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现有A、B、C、D、E五种物质,并存在如下转化关系,其中E为黑色粉末。

Ⅰ、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C与水的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分液漏斗中的水滴入试管,然后:
①在导管口处进行适当操作,观察现象。
②观察烧杯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所观察现象可得到的两个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水与C反应生成D及另一种化合物F,在通常状况下,足量F的稀溶液与含溶质为1mol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时放出a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加热条件下,某无氧酸(含有A中的一种元素)的浓溶液与E反应,生成单质气体X。为检验X的性质,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3)请写出此实验中制备单质气体X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Ⅲ中品红试纸的红色褪去,并未观察到“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预期现象,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装置Ⅳ中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滴加两滴胶头滴管中的试剂,观察到溶液呈红色,胶头滴管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②出现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反应反热,有氧气生成?
③2Na2O2+2H2O==4NaOH+O2↑
(2)NaOH(aq)+HCl(aq)==NaCl(aq)+H2O(l);△H=-akJ/mol (或H+(aq)+ OH-(aq)==H2O(l);△H=-akJ/mol)?
(3)MnO2+4H++2Cl-
Mn2++Cl2↑+2H2O
(4)在装置II、Ⅲ之间加入一个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5)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KSCN(合理答案均得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