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为探究氯气的性质,某同学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单线桥表示生成氯气的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KClO3+6HCl(浓)=KCl+3Cl2↑+3H2O
(2)实验A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D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这一实验说明氧化性Cl2______I2(填“>”或“<”).
(4)实验C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为了探究褪色原因,这位同学又做了如图2所示实验,将干燥的氯气通入双通管中,其中a为干燥的红纸条,b为湿润的红纸条.
①实验现象是:a______,b______.NaOH溶液的作用______.
②该实验说明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是______.
③将氯气通入水中形成黄绿色的氯水,见光放置数天后黄绿色会褪去,同时失去漂白作用,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B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工业上利用与实验B类似的反应制备漂白粉,制漂白粉的化方程式为______.
2、填空题 (10分)(1)在定量实验中,采用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填序号)。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以环形铁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B.配制100mL 2
mol/L的NaCl溶液,以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液面稍超出容量瓶刻度线,反复摇匀后,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C.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加热并搅拌时,有少量固体溅出。
D.称取一定质量无水碳酸钠粉末,用稀盐酸滴定(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定盐酸浓度。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润洗后未用待装液润洗,立即装液、滴定。?
(2)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填序号)
A.配制100mL 1.00mol/L的NaCl 溶液时,可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85g NaCl
固体
B.某无色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则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HCO3-
C.制备Fe(OH)3胶体时,应往沸水中加饱和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溶液呈
红褐色为止
D.除去蛋白质中混有的少量NaCl,加AgNO3溶液后过滤
E.在中学“硫酸铜晶体里的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至少需要进行四次称量操
作
F.测定中和热实验中,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溶液
的起始温度和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3)根据右图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置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
②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不能确定”)?,判断理由是?。
3、选择题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