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近两年,全国发生了多起氯气泄漏及爆炸事故,喷出的氯气造成了多人伤亡.作为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和过程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转移疏散人群,向有关部门如实报告事故有关情况
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浓NaOH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
④被转移人群可戴上用皂肥水打湿的口罩
⑤将人群转移到地势较低的地方即可,不必走太远
⑥及时清理现场,检查水源和食物等是否被污染
⑦常温下氯气能溶于水,所以只要向空气中喷洒水就可以解毒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氯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NaOH具有腐蚀性不能用在口罩上,②错;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应把人群转移到高处,⑤错;氯气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氯气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氧化性和酸性,有腐蚀性,⑦错.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中,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2 mol/LHCl溶液
B.2 mol/LNaOH溶液
C.2 mol/LMgSO4溶液
D.硅酸溶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先凝聚后中和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25℃纯水中,c(H+)=c(OH-)=10-7 mol·L-1,呈中性
B.溶液中若c(OH-)>10-7 mol·L-1,则c(H+)>c(OH-),溶液显酸性
C.c(H+)越大,则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D.pH为0的溶液,其中只有H+而无OH-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25℃时,纯水中c(H+)=c(OH-)=10-7 mol·L-1;当温度升高时,由于水的电离程度会增大,故c(H+)=c(OH-)>10-7 mol·L-1,水仍为中性:pH=-1 g{c(H+)},故c(H+)越大,则pH应越小.pH=0时,c(H+)=1 mol·L-1,若为室温条件下,则c(OH-)=10-14 mol·L-1,因为在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H+、OH-都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当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时,它们的相对多少不同而已.故选项中只有A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发射升空,在太空遨游了100多个小时,成功完成多项科学实验,完成了飞船的伟大使命,其中包括很多化学实验,早在“神舟”四号飞行时,我国科学家就在太空进行了用于“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空间分离提纯”的电泳实验.下列有关电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电泳就是指电子在水中游泳
B.电泳可以用于某些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C.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
D.氢氧化铁胶体电泳时,其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胶体粒子因表面积大而吸附离子,使粒子带不同电荷.电泳可以使胶体离子定向移动,达到分离的目的.Fe(OH)3胶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所以电泳时向阴极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纳米科技是21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会是一次技术革命,而且还会是一次产业革命.”“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有丁达尔效应
C.所得液体一定不导电
D.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于“纳米材料”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恰好在胶体粒子范围内,属于胶体这种分散系,故应具有胶体的性质,所以,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其导电性不确定.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