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探究小组在某温度下测定溶液的pH时发现:0.01?mol/L的NaOH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C(H+)?=?10-22?(mol/L)2,则该小组在该温度下测得0.1?mol/L?NaOH溶液的pH应为
A.13
B.12
C.11
D.1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0.01 mol/L的NaOH的溶液中,因NaOH是强碱,完全电离,则CNaOH(OH-)=10-2 mol/L;
由水电离出的C(OH-).C(H+) = 10-22 (mol/L)2,得: C水(H+)= C水(OH-)=10-11,
所以:在该温度下,Kw= C水(H+)×CNaOH(OH-)=10-13 (mol/L)2;
则0.1 mol/L NaOH溶液中:C水(H+)=" Kw" / CNaOH(OH-)=10-13/10-1=10-12 mol/L,PH=12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在同一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a2+、Cl-、CO32-、Na+
B.MnO4-、K+、Mg2+、SO42-
C.Cu2+、NO3-、SO42-、Mg2+
D.Al3+、Cl-、Na+、NO3-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如:Cu2+、Fe3+、Fe2+、MnO4-等不能存在;离子能大量共存,则离子之间不发生如生成沉淀、气体、水的任何反应,以此解答.
解答:A.Ca2+与CO32-反应生成CaCO3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MnO4-有颜色,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错误;
C.Cu2+有颜色,不符合题目要求,故C错误;
D、溶液无色,且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题目溶液无色的要求,常见的有色离子有:Cu2+、Fe3+、Fe2+、MnO4-.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36.5 gHCl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1 g氧化剂被氧化
B.有35.5 g氯元素被氧化
C.有35.5 g氧化剂被还原
D.有1 g氢元素被还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常温下,下列各组数据中比值为2∶1的是
A.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之比
B.0.2 mol·L-1的CH3COOH溶液与0.1 mol·L-1的盐酸中c(H+)之比
C.pH=7的氨水与(NH4)2SO4的混合溶液中,c(NH4+)与c(SO42-)之比
D.pH=12的Ba(OH)2溶液与pH=12的K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丁达尔现象
B.利用半透膜可除去淀粉溶液中的少量NaCl
C.Fe(OH)3胶体带正电荷
D.加入电解质,胶体能发生凝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剖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胶体的概念及对其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性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胶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由于胶粒直径较大,它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淀粉胶体.同溶液一样,胶体也是电中性的,因此,只能说Fe(OH)3胶粒带电荷,不能说Fe(OH)3胶体带电荷;根据分散剂状态不同,胶体可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三种,加入电解质只能使液溶胶聚沉,其他溶胶则不能.
规律总结:利用胶体的性质和胶体的聚沉,可区别溶液和胶体.
①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无这种现象.
②加入与分散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电解质,溶液无明显现象,而胶体会聚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