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或方法 (1) 由Al2O3冶炼Al 加冰晶石 (2) 由煤制取粗苯 / (3) 从溴水中提取Br2 萃取分液 (4) 从I2和SiO2混合物中提取I2(固) / (5)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
参考答案:(1)工业上制取金属铝通常以Al2O3为原料在冰晶石(Na3AlF6)参与下发生如下反应:2A12O3冰晶石.通电2Al+3O2↑,故答案为:2A12O3冰晶石.通电2Al+3O2↑; (2)煤干馏得到焦炭、焦炉气、煤焦油;由煤焦油可制取粗苯,故答案为:干馏; (3)四氯化碳和水不互溶,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得多,用四氯化碳可以从溴水中提取Br2,故答案为:四氯化碳; (4)SiO2加热不分解,碘单质易升华,故答案为:加热升华; (5)水易挥发,氯化钠难挥发,可用蒸发、结晶分离,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5分)常温下,某未知酸性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Cl-、OH-、CO32-、H+、Ag+、Fe3+ 等离子。你认为其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还需进一步检验的离子是?,为了进一步确认是否含该离子,需要的试剂和现象为?。
参考答案:Cl-、H+;OH-、Ag+、CO32- ;Fe3+;应该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含Fe3+变血红色。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 A.生石灰氯化钠 B.碳酸钡硝酸钾 C.硫酸钠氯化钾 D.氯化钠硝酸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生石灰溶于水放热,而氯化钠溶于水放热不明显,A能鉴别。碳酸钡不溶于水,硝酸钾能溶于水,B能鉴别。硫酸钠和氯化钾都溶于水,且现象相同,无法鉴别。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所以选项D也能鉴别,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鉴别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萃取 B.蒸馏 C.过滤 D.用激光笔照射
参考答案:胶体和溶液的区别是:氯化铁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氯化铁溶液不具备,可以据此来鉴别二者.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
| 沸点/℃
| 密度/(g·cm-3)
| 水中溶解性
| 正丁醇
| 11.72
| 0.8109
| 微溶
| 正丁醛
| 75.7
| 0.8017
| 微溶
| ? 实验步骤如下: 将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能否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 (3)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D仪器的名称是?。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层(填“上”或“下”) (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 (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
参考答案:(1)不能?易迸溅。 (2)防止暴沸?冷却后补加 (3)分液漏斗?直形冷凝管 (4)c (5)下 (6)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7)51
本题解析:(1)不能将Na2Cr2O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容易发生迸溅。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该冷却至室温后补加。 (3)B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D仪器的名称直形冷凝管。 (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第一项操作是检漏 (5)正丁醛密度为0.8017 g·cm-3,小于水的密度 (6)根据题目所给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数据可知,反应温度保持在90—95℃,既可保证正丁醛及时蒸出,又可尽量避免其被进一步氧化 (7)设正丁醛的产率为x %,根据关系式 C4H10O ——C4H8O 74? 72 4x? 2 解得:x=51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