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初始浓度/mol·L-1
  | 0.1
  | 0.2
  | 0
  | 
平衡浓度/mol·L-1
  | 0.05
  | 0.05
  | 0.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高(?)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上述反应为X+3Y 
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不变
D.若改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大,则一定为升高温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2 + 3H2
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一个N≡N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②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③其它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④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⑤NH3、N2、H2的体积分数都不再改变;⑥恒温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⑦正反应速率v(H2) = 0.6 mol/(L·min),逆反应速率v(NH?3) = 0.4 mol/(L·min)
A.全部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⑦
D.③⑤⑥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可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①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只要一个N≡N断裂的同时,就有3个H-H键断裂,所以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只要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就有有6个N-H键断裂,所以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③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气体混合物的质量不变,所以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④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改变的反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其压强也不变,所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压强不再改变,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所以NH3%、N2%、H2%都不再改变能证明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⑥恒温恒容时,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不能证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⑦v正(H2)表示消耗H2的速率,v逆(NH3)表示消耗NH3的速率,且v正(H2):v逆(NH3)=3:2,充分说明向两个相反方向进行的程度相当,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正确;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转化关系如右图。已知甲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合物乙、丙、丁均含有第三周期一种相同元素。

(1)若乙是难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
①乙的一种重要用途是?
?;
②丙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丁的离子方程式是?。
(2)若2乙(g) + 甲(g) 
?2丙(g),是工业生产中重要反应之一。
恒容条件下,一定量的乙和甲发生反应,不同温度下乙的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温度/℃
  | 400
  | 450
  | 500
  | 550
  | 600
  | 650
  | 
转化率/%
  | 99.2
  | 97.5
  | 93.5
  | 85.6
  | 73.7
  | 58.5
  | 
①该反应的△H?0(填“>”、“<”或“=”,下同);
②若400℃和500℃的化学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3)若丙是离子化合物,且阴离子含金属元素R。
①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②已知:R(s) + 
O2(g) = 
R2O3(s)? △H=-834.8 kJ·mol-1
Mn(s) + O2(g) = MnO2(s)? △H=-520.9 kJ·mol-1
写出R的单质与M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①制造光导纤维或生产玻璃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
②SiO32-+CO2+H2O=H2SiO3↓+CO32-(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3分)
(2)①<?(2分)
②>?(2分)
(3)①
?(2分)
②Al(s)+
MnO2(s)=
Al2O3(s) +
Mn(s) ?△H=-444.1 kJ·mol-1
(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6分)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A(g)+nB(g) 
pC(g),反应经5 min达到平衡,测得此时A的浓度减小了a mol·L-1,而C的浓度增加了2/3a mol·L-1,又知平均反应速率v(C)=2v(B)。
(1)写出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m=________,n=________,p=________
(2)压强一定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时间(T表示温度,t表示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示式为        ,升高温度,K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6分):(1)3 1 2(每空1分)  (2)放热(1分)
(3)K=c2(C)/c3(A).c(B)?(2分)减小(2分)
	本题解析:(1)平均反应速率v(C)=2v(B),所以B的浓度减少了1/3amol/L。根据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m︰n︰p=3︰1︰2,所以m=3,n=1,p=2。
(2)根据图像可知,T1首先达到平衡状态,所以温度是T1大于T2。温度高,C的百分含量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3)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K=c2(C)/c3(A).c(B);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所以平衡常数是减小的。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830K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可逆反应:

CO(g)+H2O(g)
CO2(g)+H2(g);△H<0?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起始时c(CO)="2" mol·L-1,c(H2O)="3" mol·L-1,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在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2)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c(CO)="1" mol·L-1,c(H2O)="2" 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 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填“是”与“否”),?此时v(正)正)?v(逆)(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判断的依据是?。
(3)若降低温度,该反应的K值将?(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1)平衡常数K= 1
 (2) 否?大于?
依据是Q="0.5×0.5/0.5×1.5" <1,即Q<K。所以未达平衡,V(正)>V(逆)
 (3)增大
	本题解析:(1)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60%,则生成CO2和氢气的浓度都是1.2mol/L,此时CO和水蒸气的浓度分别是0.8mol/L、1.8mol/L,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
(2)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2的浓度为0.5 mol·L-1,则此时CO2也是0.5mol/L,而CO和氢气分别是0.5mol/L和1.5mol/L,所以有
,即Q<K。所以未达平衡,V(正)>V(逆)。
(3)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平衡常数增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