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空气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空气质量日报》中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可吸入颗粒物、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等。
(1)SO2与NO2混合可生成另外两种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我国研究人员最新研制利用低品位软锰矿浆(主要成分是MnO2)吸收SO2以制备硫酸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及时监控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某环保部门取100 L(标准状况下)空气,通入装有过量溴水溶液的吸收瓶中,充分反应。在吸收后的水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0.1165 g。则该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
参考答案:(1)SO2+NO2==SO3+NO
(2) SO2+MnO2==MnSO4
(3)0.011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SO2通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都能使其颜色褪去,主要是因为SO2具有还原作用的是
[? ]
A.橙黄色溴水
B.品红溶液
C.紫红色KMnO4酸性溶液
D.碱性酚酞溶液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有漂白性
B.水玻璃中通CO2可得到胶状沉淀,说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强
C.Cl2和SO2都有较好的漂白作用,所以Cl2和SO2混合后可用于漂白纸浆
D.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肯定含有SO42-
参考答案: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锰离子、硫酸根离子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不是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强酸能和弱酸的盐溶液反应生成弱酸,水玻璃中通CO2可得到胶状沉淀硅酸,说明碳酸酸性比硅酸强,故B正确;
C.Cl2+SO2+2H2O=H2SO4+2HCl,硫酸和盐酸都没有漂白性,所以Cl2和SO2混合后不可用于漂白纸浆,故C错误;
D.能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的离子有Ag+、SO42-、SO32-,所以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简答题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SO2的性质及其有关实验.
(1)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反应制备SO2气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分别将SO2气体通入下列C溶液中,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少量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继续通入过量SO2气体,现象是______.
②SO2通入紫色KMnO4溶液,现象是______,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③过量SO2慢慢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④若C为双氧水,则通入SO2后,所得溶液是______?(填溶质的化学式),若该同学制备的SO2气体中混有CO2气体,产生杂质的原因可能是亚硫酸钠固体中混有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1)亚硫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O32-+2H+═SO2↑+H2O.
故答案为:SO32-+2H+═SO2↑+H2O.
(2)①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所以溶液显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所以溶液会变红;二氧化硫有漂白性,但不能使石蕊褪色,所以继续通入过量SO2气体,现象是不褪色或不明显.
故答案为:变红;不褪色或不明显.
②二氧化硫有还原性,高锰酸钾有强氧化性,所以二氧化硫和高锰酸钾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颜色逐渐变浅或紫色消失,离子反应方程式为: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故答案为:颜色逐渐变淡或紫色消失;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③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亚硫酸钙和水,亚硫酸钙和二氧化硫、水能反应生成可溶性的亚硫酸氢钙,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a2++2OH-+SO2=CaSO3 ↓+H2O;CaSO3+SO2+H20=Ca2++2HSO3-.
故答案为: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Ca2++2OH-+SO2=CaSO3 ↓+H2O;CaSO3+SO2+H20=Ca2++2HSO3-.
④二氧化硫有还原性,双氧水有强氧化性,所以二氧化硫和双氧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碳酸盐和碳酸氢盐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若该同学制备的SO2气体中混有CO2气体,产生杂质的原因可能是亚硫酸钠固体中混有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故答案为:H2SO4;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反应机理相同的是( )
A.二氧化硫和过氧化钠
B.过氧化氢和次氯酸
C.二氧化硫和漂白粉
D.活性炭和二氧化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