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三国时代,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遇到了“哑泉”,士兵饮后致哑,腹痛,甚至死亡。又有一“安乐泉”,饮后可解“哑泉”之毒。1995年10月国内某报刊报道,经科研人员研究,“哑泉”水中溶有
CuSO4,“安乐泉”水质偏碱性。有关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 ]
①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②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SO42-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③哑泉之毒是由于水中的Cu2+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④安乐泉能解哑泉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
A.①④
B.②④
C.③
D.均不正确
2、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含3个碳原子的有机物,每个分子中最多可形成3个C-C单键
B.油脂、淀粉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D.高温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构成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3、选择题 约翰-芬恩(John fenn)等三位科学家因在蛋白质等大分子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
A.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蛋白质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产生盐析现象
D.蛋白质在紫外线照射下失去生理活性
4、选择题 甲壳素(chitin)又名甲壳质、壳多糖、壳蛋白,是法国科学 家布拉克诺( Braconno) 1811年从蘑菇中发现的一种有用的物质。有关专家认为,甲壳素是继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维持人体生命的第六要素。以下关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三大营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植物油不能使溴水褪色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 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5、选择题 蛋白质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可逆的是
A.变性
B.盐析
C.加入浓硫酸
D.滴入甲醛溶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