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原子的(?)
①质子数;?②中子数;?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核电荷数;?⑤核外电子总数;?⑥相对原子质量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④⑤⑥
D.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还可以推出在周期表中位置,故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的单质2.8g与氧气完全反应,可得到6g化合物XO2,则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
A.第3周期
B.第2周期
C.第ⅣA族
D.第ⅤA族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析:由XO2可知X为+4价,正常情况下应为C或Si,验证可知X为Si。
X+O2?=XO2

得x=28,又因质子数=中子数,所以x的质子数为28/2=14,为Si。
本题难度:简单
3、填空题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6个电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的单质可与酸反应,1 mol E单质与足量酸作用,在标准状况下能产生33.6 L H2;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B的最高价氧化物化学式为 ,C的元素名称为 ,D的单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滴入烧碱溶液直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l2O3(1分)
(2)P2O5(1分) 硫(1分) Cl2+H2O
HCl+HClO(2分)
(3)先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并逐渐增多,随NaOH溶液的加入又逐渐溶解最终澄清(2分)
Al3++3OH-=Al(OH)3↓(2分),Al(OH)3+OH-=Al
+2H2O(2分)
本题解析:设A、B、C、D四种元素原子的电子数分别为x-8、x-1、x、x+1,则(x-8)+(x-1)+x+(x+1)=56,x=16,A、B、C、D分别为O、P、S、Cl。根据1 mol E与足量酸反应生成的H2的体积为33.6 L,可知E为铝元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试回答:
(1)当x-y=10时,该粒子为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当y=8时,粒子可能为(填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y=2的元素的碱与y=6的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子? (2)硫离子、氯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氩原子
(3)MgOH)2+H2SO4=MgSO4+2H2O
本题解析:(1)当x-y=10时,说明该微粒是不带电荷的,属于原子。
(2)当y=8时,说明核外电子数是18,则粒子可能为硫离子、氯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氩原子。
(3)y=2的元素的碱是氢氧化镁,y=6的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是硫酸,二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OH)2+H2SO4=MgSO4+2H2O。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设计新颖,基础性强。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电子总数可能发生变化
C.摩尔是一个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质量一定不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所以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A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电子总数必须是守恒的,不可能发生变化,B不正确;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多少,C正确;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和质量一定不变,即一定满足质量守恒定律,D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