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Cl >HF >H2O
B.沸点:金刚石>冰>干冰
C.碱性:NaOH >Mg(OH)2>Ca(OH)2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F>S>C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A不正确,应该是HF >H2O> HCl 。金刚石是原子晶体,冰和干冰是分子晶体,水中含有氢键,所以沸点高于干冰的,B正确。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C中应该是Ca(OH)2>NaOH >Mg(OH)2。F是最强的非金属,没有正价,D不正确,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3PO4>H2SO4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K>Ca>Mg>Na>Al
C.碱性:NaOH>Mg(OH)2>Ca(OH)2
D.氧化性:F2>Cl2>Br2>I2
 
	参考答案:A.非金属性Cl>S>P,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为HClO4>H2SO4>H3PO4,故A错误;
B.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在减小,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K>Ca>Na>Mg>Al,故B错误;
C.金属性Ca>Na>Mg,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为Ca(OH)2>NaOH>Mg(OH)2,故C错误;
D.非金属性F>Cl>Br>I,则氧化性为F2>Cl2>Br2>I2,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铍和铝、锂和镁等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特殊的“对角线关系”,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十分相似.请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问:
(1)写出Be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生成Na2BeO2):______;(2)Be(OH)2与Mg(OH)2可用试剂______鉴别,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因铝能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铝和铍的性质相似,
所以Be与NaOH溶液反应:Be+2NaOH═Na2BeO2+H2↑;
?(2)因氢氧化铝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铍的性质相似,所以可用NaOH溶液来鉴别Be(OH)2与Mg(OH)2;
故答案为:(1)Be+2OH-═BeO22-+H2↑;
?(2)NaOH溶液;Be(OH)2+2OH-═BeO22-+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两元素相邻,B、C、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B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B、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B和E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B.C的单质能与A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元素C、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均可相互反应
D.工业上常用电解元素C、D的氯化物来制取它们的单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B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说明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C最外层电子数为2。B、C、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说明B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3-6-2=5,因此B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2+5=7,为N元素。E的原子序数最大,应为S元素,则C应为Mg元素。B、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E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即2+6=8,因此D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5=3,应为Al元素,A、B两元素相邻,则A应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Mg元素,D为Al元素,E为S元素。A、B为氮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硝酸和亚硝酸,亚硝酸是弱酸。E为S元素,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2SO3和H2SO4,其中H2SO3为弱酸,故A错误;B、Mg在CO2中燃烧,反应生成C和MgO,为置换反应,故B正确;C、元素C、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Mg(OH)2、Al(OH)3、H2SO4,其中Mg(OH)2和Al(OH)3不反应,故C错误;D.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工业用电解Al2O3的方法冶炼铝,故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位置、结构、性质关系的有关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A、B、C三种元素,已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AO4>H2BO4>H3C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
B.单质的非金属性:A>B>C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A<H2B<CH3
D.A、B、C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为:+5、+6、+7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