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盐类水解的原理》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A、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氢离子,亚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离子,所以铁离子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对亚铁离子的水解有抑制作用,正确;B、亚铁离子与铁离子之间无中间价态,所以亚铁离子不能还原铁离子,错误;C、铁离子同样不能氧化亚铁离子,错误;D、铁离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水解反应正向进行,生成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可得硫酸亚铁溶液,正确,答案选AD。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已知同温度下,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a(HX)>Ka(HY)>Ka(HZ),则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酸性越弱,相应的钠盐越容易水解,碱性越强,PH越大,故三种盐NaX、NaY和NaZ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NaZ、NaY、NaX。
考点:盐类水解的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0.1 mol·L-1Na2S溶液中存在:c(OH-)=c(H+)+c(HS-)+c(H2S)
B.常温下,0.1 mol·L-1HA溶液与0.1 mol·L-1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A-)>c(OH-)=c(H+)
C.常温下,将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当溶液的pH从3.0升到4.0时,溶液中的值增大到原来的10倍
D.常温下,pH=7的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中c(Na+)=0.1 mol·L-1:c(Na+)=c(CH3COOH)>c(CH3COO-)>c(H+)=c(OH-)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根据质子守恒,有c(OH-)=c(H+)+c(HS-)+2c(H2S),错误;B、c(OH-)=c(H+),说明溶液呈中性,因为HA的酸性的强弱未知,所以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NaA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可能是碱性溶液,错误;C、常温下,将0.1 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当溶液的pH从3.0升到4.0时,氢离子浓度缩小为原来的1/10倍,=Ka/ c(H+),醋酸的电离常数不变,氢离子浓度缩小10倍,则比值增大到原来的10倍,正确;D、根据电荷守恒,常温下pH=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则c(Na+)=c(CH3COO-) >c(CH3COOH) >c(H+)=c(OH-),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守恒规律的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4、填空题 氮元素的化合物应用十分广泛。请回答:
(1)火箭燃料液态偏二甲肼(C2H8N2)是用液态N2O4作氧化剂,二者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无毒、无污染的气体和水。已知室温下,1 g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为42.5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298 K时,在2 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NO2(g)N2O4(g) ΔH=-a kJ·mol-1(a>0)
N2O4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达平衡时,N2O4的浓度为NO2的2倍,回答下列问题:
① 298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L·mol-1(精确到0.01)。
②下列情况不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C.气压恒定时。
③若反应在398K进行,某时刻测得n(NO2)="0.6" mol,n(N2O4)="1.2" mol,则此时V(正) V(逆)(填“>”、“<”或“=”)。
(3)NH4HSO4在分析试剂、医药、电子工业中用途广泛。
现向100 mL 0.1 mol·L-1 NH4HSO4溶液中滴加0.1 mol·L-1 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图中a、b、c、d、e五个点,
①b点时,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是______;
②在c点,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 。
③d、e点对应溶液中,水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是d e(填“>”、“<”或“=”)。
参考答案:(14分)
(1)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l) ΔH=-2550 kJ/mol
(2)①6.67 ②A ③<
(3)①NH4+ ②c(Na+)>c(SO42-)>c(NH4+)>c(OH-)=c(H+) ③>
本题解析:(1)偏二甲肼(C2H8N2)和液态N2O4反应,生成无毒、无污染的气体氮气和水,已知1 g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为42.5 kJ,则1 mol燃料完全燃烧释放出的能量为2550 kJ,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8N2(l)+2N2O4(l)=2CO2(g)+3N2(g)+4H2O(l) ΔH=-2550 kJ/mol 。
(2)①由图像可知看出c(N2O4 )="0.6" mol/L,N2O4的浓度为NO2的2倍,则c(NO2 )=0.3,298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0.6÷0.32 = 6.67。
②A.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B.NO2是红棕色气体,当反应向右进行时,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C.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压强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减小,当气压恒定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选A。
③在398K,某时刻测得n(NO2)="0.6" mol,n(N2O4)="1.2" mol,该容器的体积为2 L,Q=0.6÷0.32=6.67,等于298K时的平衡常数,而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小,所以Q>K (398K),平衡逆向移动,则此时V(正)<V(逆)。
(3)①在b点,等浓度、等体积的NH4HSO4与NaOH溶液1:1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铵,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离子是NH4+ ;
②在c点,溶液呈中性,c(OH-)=c(H+)但最小,在b点溶液中含有等物质的量的Na+、NH4+ 、SO42-,该溶液因NH4+ 的水解而显酸性,要想使溶液呈中性,需再加NaOH到c点,所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c(Na+)>c(SO42-)>c(NH4+)>c(OH-)=c(H+);
③d点是硫酸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氨水的浓度较大,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较弱,e点是硫酸钠与氨水的混合溶液,氨水的浓度较大,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较大,所以d、e点对应溶液中,水电离程度大小关系是d>e。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及有关电解质溶液的图像。
本题难度:困难
5、填空题 (10分)
(1)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3)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的事实是 (填选项字母)。
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后红色退去
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
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4)现有可逆反应:2A(g)+2B(g)C(g)+3D(s),在密闭容器的容积、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分别从以下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 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2 mol,Ⅱ.C、D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和6 mol。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
A.Ⅰ、Ⅱ两条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相同
B.达到平衡时,途径Ⅱ所得混合气密度为途径Ⅰ所得混合气密度的2倍
C.达到平衡时,途径ⅡC的平衡浓度大于途径ⅠC的平衡浓度的2倍
(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 (g)+ B(g)2C(g)+ 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
物质 | A | B | C | D |
起始投料/mol | 2 | 1 | 2 | 0 |
参考答案:(1) FeCl3 + 3H2O Fe(OH)3 (胶体)+ 3HCl (2分)
(2) NaHCO3 = Na+ + HCO3 - (2分)
(3)C (2分)
(4) C (2分)
(5)K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2分)
本题解析:(1)氯化铁在沸水中水解制备胶体,制备反应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2)碳酸氢钠为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
(3)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后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硫,不能确定水解平衡的存在,错误;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钠,且氯水中HClO具有漂白性,不能确定水解平衡的存在,错误;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逆向移动,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正确。
(4)在密闭容器的容积、温度都相同的条件下,分别从以下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2mol,Ⅱ.C、D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和6mol,对于途径II极性转化为A、B,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4mol,二者为等效平衡,但D为固体,II中压强大,平衡正向移动,则A、Ⅰ、Ⅱ两条途径最终达到的平衡为等效平衡,II中压强大,平衡正向移动的趋势大,则体系内各混合气体的百分组成不相同,错误;B、达到平衡时,D为固体,Ⅱ中气体的总质量小于Ⅰ的2倍,而容器容积相同,即途径Ⅱ所得混合气密度小于途径Ⅰ所得混合气密度的2倍,错误;C、达到平衡时,两个平衡为等效平衡,由于Ⅱ中初始反应物为Ⅰ的2倍,II中压强大,生成C大于I中额的2倍,且容器容积相同,达到平衡时,途径ⅡC的平衡浓度大于途径ⅠC的平衡浓度的2倍,正确。
(5)由起始D的物质的量为0可知,反应2A (g)+B(g)?2C(g)+D(s)向正反应进行建立平衡,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平衡时压强增大,故绝热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即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判断和移动、方程式的书写、等效平衡、化学平衡常数。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化学试题《氮的氧化物》高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