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人1mol N2和3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N2+3H2
2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B.当符合:3u正(N2)=u正(H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单位时间消耗amolN2,同时生成3amolH2
D.当N2、H2、NH3的分子数比为1∶3∶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中难)考查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本题与前些年高考中所考的“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属于同一题型。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但不为零,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并没有停止,A错。B中只有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是否平衡,要有正逆反应速率,且速率比符合化学计量数之比,才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C符合要求。
错点警示:从化学平衡的定义出发来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两个要点是:①v正 = v逆 ②能变的量保持不变。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浓度等保持不变,并不是指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浓度等一定相等或符合某一比例。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在10 L密闭容器中,把10 mol M和10 mol N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3M(g)+N(g)
?xP(g)+2Q(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4 mol Q,并测得P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M的转化率为80%
B.x的值为2
C.N的平衡浓度为0.6 mol·L-1
D.Q的体积分数为40%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反应3M(g)+N(g)
?xP(g)+2Q(g)
起始浓度(mol/L) 1? 1? 0? 0
变化浓度(mol/L)0.6? 0.2? 0.2x? 0.4
平衡浓度(mol/L)0.4? 0.8? 0.2x? 0.4
A错,M的转化率为
,B正确,
,即得x=2;C错,N的平衡浓度为0.8 mol·L-1?;D错,Q的体积分数为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已知某可逆反应:
mA(g) + nB(g)
pC(g)?H=" Q"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右图表示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生成物C的百分含量的关系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 <T2 P1>P2 m+n<P Q<0
B.T1>T2 P1<P2 m+n>P Q>0
C.T1<T2 P1<P2 m+n<P Q>0
D.T1>T2 P1<P2 m+n>P Q<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温度T1 <T2,因为温度高,反应速率大,表现在图上是斜率大,故BD不正确,同理可以看出P1<P2,故A错误,排除可以选择答案为C。比较
和
可以看出,温度高,C的百分含量小,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Q>0。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移动,结合图像考查,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本题信息量大,有一定的难度。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3分)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CO2(g)+H2(g)
CO(g)+H2O(g),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该反应为?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图①所示实验可得出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氯>碳>硅
B.图②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C.图③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的△H>0
D.对反应:A(s)+2B(g)
xC(g),根据图④可以求出x=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