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式量为(? )
A.40
B.56
C.102
D.16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
A.是否是分散系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D.是否具有吸附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差异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回答.
解答: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溶液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来分类,把分散系划分为:溶液(小于1nm)、胶体(1nm~100nm)、浊液(大于100nm),所以,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本质的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差异知识,属于教材知识的考查,较简单.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某混有盐酸的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则下列图像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滴加氢氧化钠首先中和盐酸,当盐酸被中和之后,再滴加氢氧化钠则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当沉淀不再变化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铝将被溶解,沉淀质量减小。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
A.Al跟NaOH溶液共热
B.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
C.Al2O3和水共热
D.Al2(SO4)3和过量的氨水
 
	参考答案:A、Al跟过量的NaOH溶液共热生成偏铝酸钠,得不到氢氧化铝,故A错误;
B、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溶于强酸、强碱,Al(NO3)3跟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盐,得不到氢氧化铝,故B错误;
C、氧化铝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C错误;
D、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A12(SO4)3和过量的NH3?H2O反应得到氢氧化铝,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7分)2011年8月12日,《云南信息报》首度披露了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引起全国广泛关注。工业上将制取重铬酸钾(K2Cr2O7)和铬酸酐(CrO3)的剩余废渣称为铬渣,其成分为:SiO2、Al2O3、MgO、Fe2O3、CrO3、K2Cr2O7等。

已知:①重铬酸钾和铬酸酐都易溶于水,这是造成铬污染的主要原因,它们都是强氧化剂,铬酸酐溶于水呈酸性;
②+6价铬易被人体吸收,可致癌:+3价铬不易被人体吸收,毒性小。
③右表为一些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参照数据。
回答下列处理铬渣、消除铬污染的有关问题:
(1)将铬渣用稀硫酸浸取、过滤,在浸出液中加入适量的绿矾(FeSO4·7H2O),加入绿矾的目的是?。
(2)再向浸出液中缓慢加入烧碱,至pH刚好达到4.7,过滤,所得沉淀的化学式是?;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0-32,要使Cr3+完全沉淀[c(Cr3+)降至10-5mol·L-1视为沉淀完全],溶液的pH应调于a=?。
(3)向(2)中得到的滤液中加入硫酸,调节至呈强酸性,所得的溶液是含?溶质的溶液。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