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干燥Cl2及吸收多余氯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指出上述图中的各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改过后的装置中,下列物质的作用分别是:
①饱和食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不能用稀盐酸,而应用浓盐酸 ②应有加热装置,应用酒精灯加热 ③盛浓硫酸和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 ④两洗气瓶里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的长短不对(2)①除去Cl2中的氯化氢 ②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③吸收多余的氯气
本题解析:(1)实验室制取氯气需要浓盐酸,并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应该先除氯化氢,后除水蒸气,且应该是长口进,短口出,所以错误有①不能用稀盐酸,而应用浓盐酸 ②应有加热装置,应用酒精灯加热 ③盛浓硫酸和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 ④两洗气瓶里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的长短不对。
(2)①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l2中的氯化氢。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③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则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氯气。
点评:该题以氯气的制取载体,侧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涉及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净化、除杂、收集、尾气处理以及实验分析与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明确实验原理是答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的气体产物成分进行研究。 ?
⑴提出假设?①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2。?②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CO。③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__________。?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氧化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⑵查阅资料氮气不与碳、氧化铁发生反应。实验室可以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NaNO2)饱和溶液混合加热反应制得氮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⑶实验步骤 ?
①按上图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取3.20g氧化铁、2.00g碳粉混均匀,放入48.48g的硬质玻璃管中;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③停止通入N2后,夹紧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
④待反应结束,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冷却至室温,称得硬质玻璃管和固体总质量为52.24g;
⑤过滤出石灰水中的沉淀,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2.00g。步骤②、④中都分别通入N2,其作用分别为_____________。
⑷数据处理试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写出该实验中氧化铁与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CO2、CO的混合物
⑵NH4++NO2-?
N2↑+2H2O
⑶步骤②中是为了排尽空气,步骤④是为了赶出所有的CO2,确保完全吸收
⑷2C+Fe2O3
2Fe+CO↑+CO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
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较,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但中和热应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器
(2)偏小
(3)不相等?相等?因为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能量,与酸碱用量无关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FeCl3.稀H2SO4.KCl.NaCl.Na2CO3.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方案①: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方案②: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铁盐与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时将少量铜粉分别投入上述溶液中,按照方案①的分类,能够完全溶解铜粉的只有酸(稀H2SO4)溶液和盐(FeCl3)溶液
B.设计方案②的同学取某溶液,在其中加入上述的钾盐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可能含有Ag+
C.按照方案①的分类,属于碱的有Na2CO3、NaOH
D.这两组同学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只使用了实验法、观察法
参考答案:A、常温时将少量铜粉分别投入上述溶液中,按照方案①的分类,能够完全溶解铜粉的只有盐(FeCl3)溶液,依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酸(稀H2SO4)溶液不能和铜反应,故A错误;
B、方案2中的钾盐溶液是氯化钾,银离子的检验方法:加入可溶性的盐酸盐,有白色沉淀产生,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故B正确;
C、碳酸钠属于盐类,不是碱,故C错误;
D、在研究物质性质时使用了分类法、实验法、观察法,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实验题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合金的生锈情况,设计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I)为探究铁合金生锈的条件,他们用3支试管和3颗铁钉以及相关试剂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装置Ⅰ中所用蒸馏水应先煮沸冷却后再使用,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蒸馏水上层的物质A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Ⅱ中试管底部的固体物质B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置一周后,3个装置中只有第Ⅲ个装置中的铁钉生锈了,说明铁钉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II)为探究不同条件下铁合金的生锈情况,他们又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4)足够长的时间后,装红墨水的U型管中液面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左高右低 B、左低右高 C、两边一样高 D、无法确定
(5)装置左边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装置右边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去除水中溶解的少量氧气;植物油
(2)碱石灰;吸收试管中的水蒸气
(3)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
(4)A
(5)O2+2H2O+4e-==4OH-;2H++2e-=H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