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砷(As)的原子结构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AsCl3分子中,As的最外电子为8个
B.As的氢化物为AsH3,是一种强氧化剂
C.A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4.92,由此可知As中子数为42
D.H3AsO4是强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根据元素F、S、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于F、S、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F>S>Cl
B.原子半径:Cl>S>F
C.稳定性:HF>HCl>H2S
D.酸性:HClO4>H2SO4
参考答案:A.F、Cl同主族,S、Cl同周期,则非金属性F>Cl>S,故A错误;
B.F、Cl同主族,S、Cl同周期,则原子半径为S>Cl>F,故B错误;
C.非金属性F>Cl>S,则稳定性为HF>HCl>H2S,故C正确;
D.非金属性Cl>S,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为HClO4>H2SO4,故D正确;
故选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B.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C.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除了伴随着物质的变化还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参考答案:A.物质的构成微粒是分子、原子或离子,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但不能创造新的元素,故A正确;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一些特殊现象,所以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故B正确;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需要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还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故C正确;
D.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错误;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发现了稀有气体
D.提出了分子学说
参考答案: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
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故B正确;
C.英国化学家莱姆赛发现了稀有气体,故C错误;
D.阿佛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 HIO4B.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C.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
D.还原性强弱: F- > Cl- > I-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是F>Cl>Br>I,因此A正确,D不正确。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正确。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是K>Na>Li,C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