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四组原电池,其中放电后,电解质溶液质量增加,且在正极有单质生成的是
A.Cu、Ag、AgNO3溶液 B.Zn、Cu、稀H2SO4
C.Fe、Zn、ZnSO4溶液 D.Fe、C、Fe2(SO4)3溶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A、Cu+2 AgNO3=Cu(NO3)2+2Ag,正极有单质生成,但溶液质量减少,故A不符合题意;
340 188
B、Zn + H2SO4 =" Zn" SO4 + H2↑,溶液质量增加,正极有氢气生成,故B符合题意;
98 161
C、不能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故C不符合题意;
D、Fe+Fe2(SO4)3=3FeSO4,溶液质量增加,但没有单质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反应原理,难度不大。解题时应注意从原电池的总反应上分析质量的变化关系。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2014届上海市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铁棒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棒附近产生OH-
B.铁棒质量减少
C.石墨棒上放出氢气
D.石墨棒上放出氧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铁棒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浸入0.01mol/L的氯化钠溶液形成了原电池,由于活动性Fe>C。所以Fe作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C作正极。因为是中性溶液,所以在正极上发生反应:O2+4e-+2H2O=4OH-。在溶液中2Fe +O2+2H2O=2Fe(OH)2.
4Fe(OH)2+O2+2H2O=4Fe(OH)3.所以Fe会减少。在C棒附近产生OH-。正确选项为B。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按下图装置实验,若x轴表示流出负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则y轴应表示( )

①c(Ag+) ②c(N) ③a棒的质量 ④b棒的质量
⑤溶液的质量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这个原电池中,负极反应:Fe-2e-
Fe2+,正极反应:Ag++e-
Ag,使b棒增重,溶液中c(N)不变。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其首要原因是(? )。
A.充电后可再使用
B.回收利用石墨电极和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D.防止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腐蚀其他物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污染土壤和水源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现有A、B、C、D四种金属片:①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上有气泡产生;②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发生还原反应;③把A、C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子流动方向为A→导线→C,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①中,金属片______发生氧化反应,金属片______?作正极;
(2)在②中,金属片______作负极;
(3)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则金属片______上有气泡产生;
(4)上述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参考答案:(1)把A、B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上有气泡产生,所以A是正极,B是负极,该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故答案为:B;A;
(2)把C、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发生还原反应,所以D是正极,C是负极,故答案为:C;
(3)根据①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为B>A,根据②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为C>D,根据③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为A>C,所以金属活泼性顺序是在原电池中,B>A>C>D,如果把B、D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则D为正极,该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D;
(4)根据①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为B>A,根据②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为C>D,根据③可知金属活泼性顺序为A>C,所以金属活泼性顺序是在原电池中,B>A>C>D,故答案为:B>A>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