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氨的催化氧化”实验。

(1)A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则该药品最好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图中空白处所需仪器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下列仪器编号,固定装置省略)。

(2)该装置补充完整后,仍然存在一定缺陷,试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对该装置进行改进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
①装置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A、B处试剂足量,则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NH4HCO3或(NH4)2CO3;e、f、g、h?
(2)①在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②在D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3)①吸收CO2和水蒸气,并生成O2;②4NH3+5O2
4NO+6H2O;③铜片逐渐减少直至溶解,溶液变蓝色,生成无色气体并在广口瓶上方变成红棕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16分)氮的氧化物(用NOx表示)是大气污染物,必须加以处理。
(1)汽车尾气中的CO、NOx采用催化转化法处理,使它们相互反应生成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
_____________。
(2)工业尾气中氮的氧化物常采用氨催化吸收法,原理是NH3和NOx反应生成无毒的物质。某同学采用以下装置(见下图)和步骤模拟工业上氮的氧化物处理过程。
Ⅰ.提供的装置。

Ⅱ.NH3的制取。
①所提供的装置中能快速、简便制取NH3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仪器序号)。
②若采用C装置制取氨气(控制实验条件相同),情况如表所示。
实验记录
试剂组合序号
| 固体试剂/g
| 91eXaM.orgNH3体积/mL
|
a
| 12.0g Ca(OH)2(过量)? 10.8g NH4Cl
| 2688
|
b
| 12.0g Ca (OH)2(过量)? 10.8g(NH4)2SO4
| 2728
|
c
| 12.0g NaOH(过量)? 10.8g NH4Cl
| 3136
|
d
| 12.0g NaOH(过量)? 10.8g (NH4)2SO4
| 3118
|
e
| 12.0g CaO(过量)? 10.8g NH4Cl
| 3506
|
f
| 12.0g CaO(过量)? 10.8g (NH4)2SO4
| 3584
|
分析表中数据,实验室制NH3产率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其他组合NH3产率不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Ⅲ.模拟尾气的处理。
选用上述部分装置,按下列顺序连接成模拟尾气处理装置:

①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D装置作用除使气体混合均匀和调节气流速度以外,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③D装置中的液体可换成_________(填序号)。
a.CuSO4溶液? b.H2O? c.CCl4? d.浓H2SO4
④该同学所设计的模拟尾气处理实验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每空2分,共1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实验室用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少量NaHSO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丁的作用是吸收污染空气的SO2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3) SO2 气体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将SO2 通入氯水中,SO2表现的是________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反应过程中,将丙中滴管里的品红溶液滴入锥形瓶,若现象为?,则溶液中的NaOH完全转化为了NaHSO3。
(5)若丙中没有加入品红溶液,则不能准确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完全转化。现有可供选择的仪器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 2 mol/L盐酸、2 mol/L硝酸、1 mol/L氯化钡溶液、l mol/L氢氧化钡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
请设计实验探究吸收后产物中是否存在NaHSO3 和Na2SO3,将实验操作、预期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在下表中。
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与结论
|
步骤1:取少量待测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lmol/L氯化钡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得到滤液A和固体B。
| ?
|
步骤2:往固体B中加入蒸馏水洗涤沉淀,静置后弃去上层清液,向固体滴入2滴(或少量)品红,再? ?
| 若品红褪色(或有气泡),则? ? ?
|
步骤3:? ?
| 若? 则?; 否则 ??。?
|
?
参考答案:(17分)
(1)(2分)防止丙中液体倒吸入装置甲中(或缓冲瓶的作用)
(2)(3分)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3)3分)还原性(1分)? SO2+Cl2+2H2O=H2SO4+2HCl(2分)
(4)(2分)品红溶液褪色
(5)(7分)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2:再滴入过量2mol/L盐酸(1分),振荡(1分)
产物中存在Na2SO3(1分)
步骤3:用试管取适量滤液A(1分),向其中
加入过量lmol/L氢氧化钡溶液(或滴入2滴品红,再滴入过量2mol/L盐酸。),振荡(1分)
若出现浑浊(或红色褪去),则产物中存在NaHSO3(1分);否则不存在NaHSO3(1分)。
?
评分说明:
(1)文字中只要写出加有着重号的文字、化学式或类似的意思,该评分点给分;
(2)用品红检验SO32-或HSO3-时:①如果先加盐酸、后加品红,SO2量少且挥发一部分,可能会出现品红不褪色而误判,这种情况两处合起来扣1分;②如果不加品红、只滴盐酸,两处合起来扣1分。
本题解析:(1)读图可知,装置甲中Cu+2H2SO4(浓)
CuSO4+SO2↑+2H2O,SO2不仅易溶于水,而且易溶于装置丙中的NaOH溶液,因此丙中溶液易倒吸进入甲装置内的浓硫酸中,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装置乙的作用就是防止丙中液体倒吸入装置甲中(或起缓冲瓶或安全瓶的作用);(2)丁装置中KMnO4作强氧化剂,SO2作还原剂,锰元素由+7价降为+2价,硫元素由+4价升为+6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原子个数守恒可知,2KMnO4+5SO2+2H2O=2MnSO4+K2SO4+2H2SO4,或者5SO2+2MnO4-+2H2O=5SO42-+2Mn2++4H+;(3)氯水是强氧化剂,可以将SO2氧化为SO42-,即SO2+Cl2+2H2O=H2SO4+2HCl,则SO2是还原剂,显还原性;(4)若SO2不足,丙中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若SO2过量,丙中先发生的反应为SO2+2NaOH=Na2SO3+H2O,后发生的反应为Na2SO3+H2O+SO2=2NaHSO3,由此推断丙中SO2过量,则滴入品红溶液会褪色,因为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5)Na2SO3与BaCl2易反应生成BaSO3沉淀,而NaHSO3与BaCl2不能反应;BaSO3易溶于盐酸,并放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SO2气体,因此步骤2中先向洗涤后的固体滴入2滴或少量品红溶液,再滴入过量2mol/L盐酸,振荡,若固体完全溶解,品红褪色或有气泡,则装置丙的产物中含有Na2SO3;由于可溶性的NaHSO3易与Ba(OH)2反应生成BaSO3沉淀,或者NaHSO3易与盐酸反应放出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SO2气体,故步骤3中可用试管取适量滤液A,向其中加入过量lmol/L氢氧化钡溶液(或滴入2滴品红,再滴入过量2mol/L盐酸),振荡,若出现浑浊(或红色褪去),则装置丙的产物中存在NaHSO3;否则不存在NaHSO3。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索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试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是否相同?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3中的电极反应式。
铝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墨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4中的铝作正极还是负极?写出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实验5中电流指针偏向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在原电池中金属铝作正极还是作负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不同
(2)负极;2Al-6e-==2Al3+;正极;6H++6e-==3H2↑
(3)负极;电池总反应式:2Al+2NaOH+6H2O==2Na[Al(OH)4]+3H2↑
(4)由于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反以锌为负极
(5)与另一种材料的活泼性、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以及电解质溶液的氧化性强弱等因素有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家庭化学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米汤检验食用加碘盐(含KIO3)中含有碘
B.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C.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
D.用鸡蛋白、食盐、水完成蛋白质的溶解、盐析实验
参考答案:A、淀粉遇单质碘变蓝,而食用加碘盐为KIO3,不能用来检验,故A错误;
B、醋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使溶液变浑浊,故可用用醋、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故B正确;
C、不饱和烃与碘发生加成反应而使碘酒颜色变浅,可用碘酒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烃,故C正确;
D、蛋白质难溶于饱和食盐水,属于盐析现象,为可逆过程,加水后能重新溶解,故D正确.
故选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