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用1L水吸收560L氨气(标准状况),所得氨水的密度是0.90g?mL-1.求:
(1)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2)所得氨水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参考答案:(1)标况下560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560L22.4L/mol=25mol,故答案为:25mol;
(2)氨气的质量为25mol×17g/mol=425g,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25g,溶液的体积为1425g0.9g/mL=142509mL=14.259L,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mol14.259L=15.8mol/L,
故答案为:15.8mol/L.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4.6g NO2和N2O4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0.3NA
B.标准状况下,22.4L SO3的分子数为NA
C.将标准状况下11.2L的Cl2通入足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5NA
D.电解58.5 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 L氯气(标准状况)、23.0 g金属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所以选项A正确;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达不到100%,C不正确;D不正确,应该是11.2L 氯气,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下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
硫酸:化学纯(CP)(500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质量分数:98%
|
(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实验室用该硫酸配制240mL 0.46mol/L的稀硫酸,则
①有以下仪器: A.烧杯 B.100mL量筒 C.250mL容量瓶 D.500mL容量瓶 E.玻璃棒 F.托盘天平(带砝码)G.10mL量筒H.胶头滴管,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填代号).
②需要该硫酸的体积为?mL.
③下图为配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和操作: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
先后次序排列??。
A? B? C? D? E? F
④该同学实际配制得到的浓度为0.45mol/L,可能的原因是?
A.量取浓H2SO4时仰视刻度
B.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C.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D.定容时仰视刻度
参考答案:(1)18.4mol/L (2分,单位没有给1分);
(2)①ACEGH;(2分,多选不给分)②6.25或6.3ml(2分);
③CBDFAE(2分,有次序错就全错)④C、D(2分,漏选扣1分)
本题解析:(1)由溶质的质量分数求物质的量浓度时可依据公式c=1000ρω/M来计算,代入数据可求得,c=18.4mol·L-1。
(2)①配制240mL 0.46mol/L的稀硫酸,需要使用250ml容量瓶,量取浓硫酸使用10ml量筒,在烧杯中溶解,溶解和移液用玻璃棒,定容用胶头滴管,故选用ACEGH。
②由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18.4mol·L-1×V=4.6mol·L-1×0.25 L,则V=0.063 L=6.3ml。
③按照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的顺序进行排列,故正确顺序为:CBDFAE。
④实际配制得到的浓度为0.45mol/L,浓度变小,A、量取浓H2SO4时仰视刻度,造成H2SO4量取的体积增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增大;B、容量瓶未干燥,不影响浓度;C、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造成溶质减小,浓度偏小;D、定容时仰视刻度,造成溶液体积变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4、计算题 (共10分)常温下,将20.0g14.0%的NaCl溶液跟30.0g24.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5g/cm3的混合溶液。求:
(1)、该混合溶液的质量分数?
(2)该混合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在1000g水中溶解多少摩尔NaCl才能使其浓度与上述溶液的浓度相等?
参考答案:(1)20.0%
(2)3.93mol/L
(3)4.27mol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12分)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若采用18mol/L的浓硫酸配制溶液,需要用到浓硫酸的体积为?。
(2)甲学生:量取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①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
②洗涤操作中,将洗涤烧杯后的洗液也注入容量瓶,其目的是__?。
③定容的正确操作是? ?
④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A.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B.溶液从烧杯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C.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D.胶头滴管加水时,有少量水滴到容量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