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题 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

请回答:
(1)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__________________,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3)猜想和验证

参考答案:(1)过滤
(2)滴加盐酸至无气泡放出;局部过热,造成固体(或溶液)飞溅;停止加热(或熄灭酒精灯)
(3)猜想Ⅰ:有气泡放出,烧杯底变浑浊(或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Ⅱ:稀硝酸(或稀盐酸);猜想Ⅱ不成立
猜想Ⅲ:滴入BaCl2[或Ba(OH)2、或Ba(NO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简答题 某化学课外研究小组拟对一种焰火原料(由两种短周期中的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组成的合金粉末)进行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探究该焰火原料的组成
资料检索:
①Mg2+检验的方法:取2滴待检液,加入2滴2mol?L-1NaOH溶液,再加入2滴镁试剂(I)染料(对硝基苯偶氮苯二酚).若出现沉淀并吸附镁试剂(I)染料呈天蓝色,表示待测液中含有Mg2+.(注:Ag+、Cu2+、Fe3+、NH4+会妨碍Mg2+的检测)
②Mg(OH)2可溶于浓的氯化铵溶液,其他的常见不溶性碱难溶于氯化铵溶液.
③很多合金是金属互化物,有确定的化学组成.
探究思路:①确定该焰火原料所含金属种类;②测定该火焰原料的化学式.
实验探究:(1)甲同学进行了初步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如下.请填写下表
试验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① 取少量该焰火原料, 加入冷水 无明显现象 ______ ② 取少量该焰火原料, 加入足量稀盐酸 完全溶解,有大量气体 产生、溶液呈无色 ______
|
(2)乙同学取甲同学第②组实验所得的溶液,加入2滴NaOH溶液及镁试剂(I)染料,未见天蓝色物质.他得出合金中不含镁的结论.乙同学的结论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你的理由是______.
(3)丙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确定焰火原料中的金属种类,实验记录如下

由丙同学的实验记录可知该焰火原料是由______和______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实验中滤液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需煮沸的理由是______.
(4)丁同学利用丙同学的结论,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步骤,确定合金组成.

问题讨论:
①能确定合金组成的数据组有______(填写选项字母).
A.m、nB.m、yC.n、y
②若合金中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金属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金属总物质的量为7mol.试在右图中作出y随x变化的曲线;
③当y=8.5mol时,该合金是一种金属互化物,其化学式为______.
参考答案:(1)①原料加入冷水无现象表明不含Li、Na等活泼金属;
②原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表明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的较活泼的金属;
故答案为:①合金中不含Li、Na等活泼金属;②含有能与盐酸反应的较活泼的金属;
(2)第②组实验所得的溶液含有过量盐酸,加入2滴NaOH溶液则不会产生沉淀,从而不能吸附镁试剂(I)染料呈天蓝色,
故答案为:错误;若稀盐酸过量,则不产生沉淀,就不能吸附镁试剂(I)染料,检验不出Mg2+;
(3)由图结合题意知该合金含镁、铝(不溶于足量饱和氯化铵溶液的白色沉淀既能溶液盐酸又能溶液氢氧化钠),由于Mg(OH)2可溶于浓的氯化铵溶液,因此用镁试剂(Ⅰ)染料检验Mg2+时要排除NH4+的干扰,所以滤液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将NH4+转化为NH3,煮沸将氨气赶出,
故答案为:Mg和Al;将NH4+转化为NH3,煮沸促进氨气逸出,防止NH4+干扰Mg2+的检验(或排除溶液中NH4+的干扰);
(4)①镁和铝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根据氢气的体积结合合金总质量可确定合金的组成,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得到的沉淀为氢氧化镁,灼烧后可得到氧化镁,根据氧化镁的质量可知镁的质量,则可知铝的质量,已知镁的质量和镁铝生成氢气的体积可知铝的质量,则A、B、C都可测定合金的组成,
故答案为:A、B、C;
②若合金中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金属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金属总物质的量为7mol,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为镁,如x=0,则全被为铝,7mol铝反应生成10.5mol氢气,如全被为镁,即x=7,则生成氢气7mol,则图象为
,
故答案为:
;
③③当y=8.5mol时,该合金是一种金属互化物,设合金中Mg为m mol,Al为n mol,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部分):
产品标准 | GB5461 产品等级 一级 配料 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 20-50mg/kg
|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______KIO3+______KI+______H2SO=______K2SO4+______I2+______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操作中的位置是______
(3)已知:I2+2S2O32-=2I-+S4O62-
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12.7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食用盐中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6.0×10-4mol/L的Na2S2O3溶液2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______
②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说明,所测精盐的碘含量是______mg/kg.
参考答案:(1):该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为:KIO3→I2,I元素由+5价→0价,一个KIO3分子得5个电子;KI→I2,I元素由-1价→0价,一个KI分子失一个电子,所以得失电子的最小公倍数为5,KIO3的计量数为1,KI的计量数为5,其它元素根据原子守恒配平,所以反应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故答案为:1;5;3;3;3;3;
(2)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Na2SO3被氧化为硫酸钠,I2被还原为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I2+SO32-+H2O=2I-+SO42-+2H+,
故答案为:I2+SO32-+H2O=2I-+SO42-+2H+;
②Na2SO3稀溶液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不互溶,分层,要使Na2SO3与碘反应,应充分振荡使其接触.所以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故答案为: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①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溶液呈蓝色,随反应I2+2S2O32-=2I-+S4O62-进行,溶液中没有碘,溶液由蓝色为无色,说明反应到终点,故答案为: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
?②由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I2+2S2O32-=2I-+S4O62得,
? ?I~3I2 ~6S2O32
?127g? 6mol
? ?m(I)? ?6.0×10-4mol/L×0.02L
解得:m(I)=2.54×10-4g=2.54×10-1mg,
设每千克食盐中含碘xmg,列比例式为2.54×10-1mg12.7×10-3kg=xmg1kg,x=20,故答案为:20.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SO4,Ba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1)将此白色固体取样,溶解于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2)过滤出沉淀,并将沉淀移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生成;
(3)向上述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不能确定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白色固体取样,溶解于水,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一定含有氯化钡,Na2SO4和BaCl2、Na2CO3和BaCl2反应均可以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硫酸钡,其中的碳酸钡可以溶于盐酸而硫酸钡不溶,根据实验②:将①所得沉淀移入试管,加入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有气体生成,则一定含有Na2CO3,不含Na2SO4,向(1)所得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该沉淀是氯化银,证明含有氯离子,原固体中含有BaCl2;所以氯化钠是否含有不能确定;
综上所述,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氯化钡,一定不含的物质是硫酸钠,不能确定的是氯化钠;
故答案为:Na2CO3、BaCl2;Na2SO4;NaCl;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A.可以用热的浓NaOH溶液来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
B.向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汁中滴入碘水检验淀 粉的存在
C.将纤维素和稀H2SO4加热水解后的液体取出少 许,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有红色沉淀生 成,证明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丙酮可以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 出,再加水又能溶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