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最高的是( )
A.酸碱指示剂
B.PH计
C.精密PH试纸
D.广泛PH试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实验题 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
操作是:将足量海带放到___________灼烧成灰烬。
A.试管 B.瓷坩埚
(2)第2步:I-溶液的获取。
操作是:将灰烬转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_______充分搅拌,煮沸,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3)第3步:氧化。
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_。(填代号)
A.新制氯水 B.H2O2 C.KMnO4溶液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
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
参考答案:(1)B
(2)玻璃棒;过滤
(3)B;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会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的若干种,现用它做以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现象:
(1)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到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悬浊液,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下部为白色沉淀.
(2)取(1)中的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该白色固体中一定有______,一定不会有______,可能会有______.上述反应现象的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包白色固体中,Na2CO3,Na2SO4,KNO3,CuSO4,BaCl2中可能存在的成分,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到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悬浊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静置后上层为无色澄清溶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
(2)取(1)中的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碳酸钡沉淀能与硝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硝酸钡和气体二氧化碳,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硫酸钡和硫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钾,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碳酸钡沉淀与硝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硝酸钡和气体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
故答案为:BaCl2、Na2CO3;?CuSO4、Na2SO4;?KNO3;Ba2++CO32-═BaCO3↓;BaCO3+2H+═Ba2++H2O+CO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简答题 为测定某含有杂质Na2O的Na2O2样品的纯度,3个小组分别设计如下方案.首先准确称量样品mg,然后,按照以下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将样品与水充分反应,使产生的O2通过灼热的铜粉,测得反应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ng,通过计算求出试样中Na2O2的含量.此方案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_;
[方案二]:将样品与二氧化碳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

(1)按此方案,以下制取CO2和实验使用的仪器的连接次序是______.(填写如图1所示仪器编号)
(2)装置⑤的作用是:______.
[方案三]:测定样品与水充分反应后溶液的体积Vml,再从中取V1mL溶液,装入锥形瓶,用标准浓度的盐酸进行滴定,确定溶液的浓度,再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
(1)此方案中酸碱滴定时,选用的滴定管为______(填如图2所示仪器编号).
(2)若用甲基橙做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你认为方案二、方案三中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方案一:将样品与水充分反应,使产生的O2通过灼热的铜粉,测得反应后生成氧化铜的质量为ng,通过计算求出试样中Na2O2的含量,过程中铜粉不一定全部都变成了
氧化铜,所以会产生误差,
故答案为:O2与Cu反应时难于全部转化成CuO;
方案二:
(1)将样品与二氧化碳反应,通过测定反应产生氧气的体积,计算出样品中Na2O2的含量,实验装置设计为先利用装置②制备二氧化碳,通过装置④和样品中过氧化钠反应,通过装置⑤除去过量的二氧化碳,利用①③采取排水量气方法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导管应短进长出;仪器的连接顺序为:②④⑤①③,
故答案为:仪器的连接次序是③④⑤①③;
(2)装置⑤是利用碱石灰除去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避免影响氧气的体积测定,
故答案为:除去O2中混有的CO2气体;
方案三:
(1)此滴定实验是利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标准溶液盐酸盛在酸式滴定管中进行滴定实验,故答案为:②;
(2)甲基橙做滴定指示剂,滴定终点是溶液有黄色变化为橙色且半分钟不变化;方案一中铜不一定全部变化为氧化铜,方案二中,装置中的气体不一定全部赶出,方案三是精确测定待测溶液的浓度结果较准确,
故答案为:溶液颜色由黄变橙且半分钟不变色;最准确的是方案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某研究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A.

乙酸乙酯的制备
B.

制备少量氨气
C.

制备并收集少量NO
D.

石油的分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