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杂质溴,最好的试剂是
A.水
B.稀NaOH溶液
C.乙醇
D.已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以此来解答.
解答:A、溴在溴苯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不能用水来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杂质溴,故A错误;
B、氢氧化钠可以和溴单质反应生成溴化钠、次溴酸钠的水溶液,和溴苯不互溶,可以再分液来分离,故B正确;
C、乙醇和溴以及溴苯均是互溶的,故C错误;
D、己烯可以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产物和溴苯互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题主要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除杂,抓住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解题的关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各项内容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 固体的热稳定性:Na2CO3>CaCO3>NaHCO3
②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H4+ 的浓度:(NH4)2SO4>(NH4)2CO3>NH4Cl 
③ 微粒半径:K+>S2->F
④ 给出质子的能力:CH3COOH>C2H5OH>H2O
⑤ 氢化物的沸点:H2Se>H2S>H2O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易溶盐的热稳定性大于难溶盐的,同时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热稳定性差,故热稳定性:Na2CO3>CaCO3>NaHCO3。
由于碳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发生双水解,使得铵根离子的浓度降低,所以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浓度大于碳酸铵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
根据层同核大半径小原则,微粒的半径应是S2->K+>F
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增大,氢化物的熔沸点降低,所以应是H2O>H2S>H2Se
考点:物质的热稳定性,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微粒半径和物质熔沸点比较。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涉及到了电解质溶液的性质,利用盐类水解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比较,大部分利用了元素周期律来解答,学生注意平时学习的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根据以下实验的检验所得出的结论可靠的是
A.常温下测得等物质的量浓度碳酸的pH大于盐酸的pH,所以碳元素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B.向无色溶液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原溶液中有I-
C.向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并加热,冷却后取出少量溶液于小试管中,加入稀AgNO3溶液,未发现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由此确定溴苯还未水解
D.向无色溶液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由此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A.利用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
B.碘单质遇淀粉变蓝;
C.检验溴离子应在酸性条件下;
D.AgCl也不溶于水不溶于酸.
解答:A.利用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盐酸为无氧酸,则不能利用酸性比较非金属性,故A错误;
B.碘单质遇淀粉变蓝,则向无色溶液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说明原溶液中有I-,故B正确;
C.向溴苯中加入稀氢氧化钠并加热,冷却后取出少量溶液于小试管中,加硝酸至酸性,再加入稀AgNO3溶液检验溴离子,故C错误;
D.AgCl也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则向无色溶液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由此确定该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还可能为Ag+,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及鉴别,侧重物质性质的考查,涉及非金属性的比较、离子的检验、水解等,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项C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对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道尔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化学史。拉瓦锡验证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下列各物质中,属于分子晶体且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分子内只含极性共价键的是
A.CO2
B.H2O
C.HC1
D.NH4C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中CO2分子内含O═C═O为极性共价键,但不存在氢键;B中H2O分子内H─O为极性共价键,分子间有氢键; HCl是分子晶体,分子间有范德华力,分子内为极性共价键;NH4Cl是由NH4+和Cl- 构成的离子晶体。
	本题 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