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盐类水解的原理》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7分)(1)c(Cl—)>c(NH4+)>c(H+)>c(OH—) (2分,写NH3.H2O扣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常温下a mol·L-1 CH3COOH稀溶液和bmol·L-1KOH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若a=b,则溶质为醋酸钾,c(K+)>c(CH3COO-来源:91考试 网),c(OH-)>c(H+);
若a>b,则溶质为醋酸和醋酸钾,溶液可能呈酸性,c(OH-)<c(H+),c(K+)<c(CH3COO-);也可能呈中性,c(OH-)=c(H+),c(K+)=c(CH3COO-);也可能呈碱性,c(OH-)>c(H+),c(K+)>c(CH3COO-);
若a<b,则溶质为醋酸钾和氢氧化钾,溶质呈碱性,c(OH-)>c(H+),c(K+)>c(CH3COO-)。
考点:酸碱中和
点评: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5、填空题 磷在自然界常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1)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
请回答问题:
①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②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H3= 。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经过250 s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 t / s | 0 | 50 | 150 | 250 | 350 |
| n(PCl3) / mol | 0 | 0.16 | 0.19 | 0.20 | 0.20 |

参考答案:(1)①PCl5(g)=PCl3(g)+Cl2(g)△H=+93kJ/mol(2分,方程式1分,△H的表示1分,化学式、状态错误0分;+、焓变数值、单位错漏合扣1分;计量数用分数表示与焓变相匹配也给分)
②-399 kJ/mol(2分,单位错漏扣1分)
(2)①1.5×10-4mol/(L·s) 或0.00015 mol/(L·s)(2分,单位错漏扣1分)
②2.5×10-2 mol/L或0.025mol/L
(3)①9~10.5(2分,介于此区间或区间内的某一点)
c(H2PO4-)>c(HPO42-) (2分)
②Na2HPO4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PO42-
H++PO43-(1分),加入CaCl2溶液,Ca2+与PO43-结合生成Ca3(PO4)2沉淀,促使Na2HPO4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浓度增大,溶液显酸性(1分)。(合理即给分)
本题解析:(1)①题干中特别注明图中物质转化的焓变是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因此PCl5分解成PCl3和Cl2是吸热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PCl5(g)=PCl3(g)+Cl2(g)△H=+93kJ/mol;
②计算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 的焓变,根据盖斯定律反应的焓变与过程无关,只需将图像中两部分的焓变相加即可,所以△H3=-399 kJ/mol。
(2)①计算反应在50~150s 内的用PCl3表示的反应速率,只需把数据代入公式,因此有v(PCl3)=△C/△t=(0.19-0.16)mol/(2L×100s)= 1.5×10-4mol/(L·s);
② PCl5(g) = PCl3(g)+Cl2(g)
起始浓度(mol/L)
=0.50 0 0
转化浓度(mol/L) 0.10
=0.10 0.10
平衡浓度(mol/L) 0.40 0.10 0.10 (1分)
K=
=
= 2.5×10-2 mol/L或0.025mol/L
(3)此题要学会认真读图,该图表示的是H3PO4与不断加入的NaOH反应,氢氧化钠量不断增大使溶液pH值不断增大时,溶液中各含磷物种的百分比。每个含磷物种在一定的PH范围内都有百分含量极大和极小的情况,而两条线交叉部分表示的则是2种含磷物种同时存在的情况。
①要获得叫纯净的Na2HPO4,则通过图像找到PH值在9~10.5的范围内,HPO42- 的百分含量接近百分百,所以控制的PH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获得较纯净的Na2HPO4 。
②Na2HPO4是弱酸酸式盐,HPO42-存在电离和水解两个平衡,由于溶液呈碱性,可以看出水解强于电离。但是该盐溶液加入氯化钙后,溶液呈酸性,因此可以推测加入的氯化钙一定改变了电离平衡,使之不断产生出氢离子,使溶液呈酸性。所以结合本题的题干“磷在自然界常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可以解释平衡的移动为:Na2HPO4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PO42-
H++PO43-,加入CaCl2溶液,Ca2+与PO43-结合生成Ca3(PO4)2沉淀,促使Na2HPO4电离平衡向右移动,H+浓度增大,溶液显酸性。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反应原理的知识,侧重于化学与反应能量的关系、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计算、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等方面的考查。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点讲解《物质的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