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Fe>Cu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
 溶解性:AgCl>AgBr>Ag2S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A、左烧杯中铁作正极,表面有气泡生成,铝做负极,右边烧杯中铜作正极,表面有气泡生成,铁做负极,负极金属活泼性>正极金属活泼性,故活动性:Al>Fe>Cu,故A正确;
B、氯气能氧化溴离子和碘离子,置换出溴单质和碘的单质,但是潮湿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所以棉花变为白色,故B错误;
C、由沉淀的转化原理:化学反应向着生成更难溶物质的方向进行,氯化银为白色,溴化银为淡黄色,硫化银为黑色,溶解性:AgCl>AgBr>Ag2S,故C正确;
D、向碳酸钠中加盐酸,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说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烧杯中液体变浑浊,说明碳酸酸性强于硅酸,所以得酸性强弱:盐酸>碳酸>硅酸,而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是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的酸性,故D错误.
故选A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在图示装置中,将液体Y滴入瓶中并摇动,一会儿小气球胀大。则气体X与液体Y不可能是(?)

| ? 
 | A 
 | B 
 | C 
 | D 
 | 
| 气体X 
 | NH3 
 | SO2 
 | CO2 
 | HCl 
 | 
| 液体Y 
 | 水 
 | 浓NaOH 
 | 稀H2SO4 
 | 称食盐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液体滴入瓶中,气球胀大,说明瓶中气体压强减少。氨气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硫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氢溶于水都使瓶中气体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点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等气体可与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使气体压强减小,以上均可形成喷泉实验。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在实验室中制取纯净、干燥的氯气,常使生成的氯气通过两个洗气瓶,第一个洗气瓶中盛有[? ]
 A.浓硫酸?
 B.烧碱溶液
 C.饱和食盐水?
 D.石灰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如图: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湿润红色布条无变化,打开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则D中可以盛放足量的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水
 D.饱和食盐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有色布条,含水蒸气的氯气能使有色布条褪色,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红色布条无变化,说明D处可以干燥氯气或吸收氯气;A、D中盛放的是浓硫酸时,具有吸水作用,关闭活塞B,C处的有色布条不会褪色,错误;B、D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和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这样再关闭活塞B,C处的有色布条不会褪色,正确;C、D中是水时,会使有色布条褪色,错误;D、D中是饱和食盐水时,氯气通过后会含有水蒸气,遇到有色布条褪色,因为氯气含水蒸气,反应生成次氯酸起漂白作用,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有一种碘和氧的化合物可以称为碘酸碘,其中碘元素呈+3、+5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和应具有的性质是(? )A.I2O4强氧化性
 B.I3O5强还原性
 C.I4O9强氧化性
 D.I4O7强还原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碘酸根类似于氯酸根( ),则碘酸碘为  (  O3)3,其化学式是I4O9,又+3价和+5价的碘不稳定,具有较强的得电子能力,所以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