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相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们所含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1
②它们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
③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目之比为2∶3
④它们所含的C原子数目之比为1∶1
⑤它们的质量之比为7∶11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所以含有的CO和CO2的分子数目也相同.①的叙述正确.因CO和CO2分子中的O原子数分别为1和2,所以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所含的O原子数目之比为1∶2,②的叙述正确.对③来说,CO和CO2分子中原子总数之比为2∶3,正确.对④来说,物质的量相同的CO和CO2,C原子数目之比也是1∶1,正确.⑤中CO和CO2在等物质的量时,质量和摩尔质量成正比,所以质量之比为28∶44=7∶11,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下列方法中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A.过滤法
B.萃取法
C.分液法
D.蒸馏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用蒸馏法才能对海水进行淡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实验题 (9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是
①?②?
(2)A仪器的名称是?B仪器的名称是?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要加入少量的??,其作用是?(
参考答案:(1)(9分)①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太深(2分)②冷却水进出口标反了(2分)
(2)?蒸馏烧瓶?(1分)?、?冷凝管?(1分)?
(3)?沸石(或碎瓷片)(1分)?、?防止液体暴沸(2分)
本题解析:(1)根据装置图可知,在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气体的温度,而不是液体的温度,因此温度计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出口处;其次,冷却水的方向应该和气体的流向相反,即下口进,上口出。
(2)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可知,A是蒸馏烧瓶,B是冷凝管。
(3)蒸馏时需要加热,所以在A中还需要加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把SO2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由于SO2与水反应产生了H2SO3,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变为红色。这是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错误。B. 把少量的溴水滴入到FeCl2溶液中发生反应:2Fe2++Br2=Fe3++2Br-.,把少量的溴水滴入到NaI溶液中发生反应2I-+Br2=I2+2Br-。当再分别滴加CCl4时,由于卤素单质I2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而水与四氯化碳又互不相溶。所以振荡并静止后,原来NaI溶液的下层为红色,而原来FeCl2的下层认为无色。这只能证明还原性Fe2+>Br-,I->Br-。至于Fe2+和I-的还原性那个更强,则不能说明。错误。C.某盐溶于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就证明该气体为CO2,但能产生CO2气体的可能是碳酸盐也可能是碳酸氢盐。因此判断错误。D.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产生了更多的红棕色的NO2气体,所以红棕色加深。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B
|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C
|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
| 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
|
D
|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颜色为黄色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
|
?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可能含有Ag+、SO42-等,都可以生成白色沉淀,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说明不含三价铁离子,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生成了三价铁离子,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正确;C、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碳酸氢根等,错误;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颜色为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