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0分)现正开始使用一种安全气袋以防止汽车撞车时在驾驶室的人因向前冲撞发生意外。这种气袋内装有一种能在高温下分解出气体的混合物。例如有一种配方为:
61%—68%NaN3(叠氮化钠)、0%—5%NaNO3、0%—5%陶土、23%—28%Fe2O3粉、1%—2%SiO2粉、2%—6%石墨纤维。这些粉末经加压成型后,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袋子放在驾驶室座位前。撞车时,约在10毫秒(10-3秒)内引发下列反应: 2NaN3=2Na+3N2(365℃分解)反应在约30毫秒内完成,袋内充满N2气而胀大,阻止人体前冲。在以后的100~200毫秒内气体“
消失”,所以不致使人反弹,同时袋内的钠变成氧化钠。
(1)你认为完成上述引发分解、生成气体的“消失”、钠变成氧化钠过程各需上述配方
里哪些物质和起什么作用?。
(2)若气袋内放300g NaN3,在充满氮气时,袋内气体体积为(1大气压,300K)?L 。若袋内气体压力达到4大气压(此时为350K),则袋内气体体积为?L。
(3)配方中Fe2O3的量是如何控制的?。
(4)叠氮离子中有三个氮原子连成直线,N—N键等长(116pm)。写出其电子式?。
(5)怎样做到既使混合物在30毫秒内迅速分解,但又不燃烧、爆炸?。
2、填空题 (10分)(Ⅰ)将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外焰加热,冷却后变黑。再在酒精灯上将该铜丝加热至红热状态。

如右图所示,趁热插入到试管里的氯化铵晶体中,在试管中出现白烟。冷却后取出铜丝,可看到铜丝变成光亮的紫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⑴解释“当红热的铜丝插入氯化铵晶体中,出现白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灼热的氧化铜在氯化铵中变成单质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2008年,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实现了太空行走。在航天发射时,肼(N2H4)及其衍生物常用作火箭推进剂。
⑴N2H4·H2O能发生类似NH3·H2O的微弱电离,使溶液显示弱碱性,该电离分两步,写出第一步电离的方程式?。
⑵在实验室中,用N2H4·H2O与NaOH颗粒一起蒸馏,收集114~116℃的馏分即为无水肼。①在蒸馏过程中不需要的仪器是?(填序号字母)。
A.酒精灯
B.长直玻璃导管
C.锥形瓶
D.冷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