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4分)
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Al3+在pH=5.0时沉淀完全;
Mg2+在pH=8.8时开始沉淀,在pH=11.4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
Ⅰ.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I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I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由Ⅰ、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_____________。
(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6)?若上述n(A):n(B):n(C)=1:2:3,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2、实验题 用实验确定某酸HA是弱电解质。甲乙两个同学由于手上药品不同(玻璃仪器蒸馏水均有),甲同学有pH试纸,乙同学有锌粒,请补全两同学的方案(包括能证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现象结论):
(1)甲:①称取一定量的HA配制0.1mol/L的溶液100mL;
②________________ 能证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
(2)乙: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证明HA是弱电解质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
(3)在两个方案的第①步中,都要用到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
3、实验题 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 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两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题 (17分)某学生课外学习活动小组针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提出了研究“能够与铜反应的硫酸的最低浓度是多少?”的问题,并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试剂:18mol/L硫酸20mL,纯铜粉足量,足量2mol/LNaOH溶液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⑴首先根据上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在加入试剂前先进行?操作。
⑵烧杯中用NaOH溶液吸收的物质是:?(填化学式),利用倒置的漏斗而不是将导气管直接深入烧杯中的目的是:?。
⑶加热烧瓶20分钟,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待烧瓶中反应基本结束,撤去酒精灯,利用烧瓶中的余热使反应进行完全。然后由导管a通入足量的空气,以确保烧瓶中的SO2气体全部进入烧杯中。在该实验装置中的
?(填仪器名称)起到了确保硫酸体积保持不变的作用。
⑷将充分反应后的烧杯取下,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酸化的双氧水,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再进行?、?、?后称量硫酸钡的质量为13.98g,请计算能与铜反应的硫酸的浓度最低是?。
⑸有的同学提出在上面⑷中可以不必加入酸化的双氧水,直接进行后面的实验,也能得到准确的数据,请结合你的理解分析是否需要加入双氧水及原因:?
?。
5、实验题 下图是用0.1000 mol/L的盐酸滴定某未知浓度的
NaOH溶液的示意图和某次滴定前、后的盛放盐酸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请回答:
⑴ 仪器A的名称是?;
⑵ 盐酸的体积读数:滴定前读数为?mL,滴定后读数为?mL 。
⑶ 某实验小组同学的三次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的待测NaOH溶液的平均浓度是??mol/L。(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
实验 编号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滴定前盐酸的 体积读数(mL)
| 滴定后盐酸的 体积读数(mL)
|
1
| 20.00
| 1.20
| 23.22
|
2
| 20.00
| 2.21
| 24.21
|
3
| 20.00
| 1.50
| 23.48
|
⑷ 滴定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所用的仪器刚用蒸馏水洗净):
A.用碱式滴定管向锥形瓶里注入20.00 mL待测NaOH溶液,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酸式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使管内无气泡;
D.取标准HCl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2~3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