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化学基本概念》试题特训(2020年最新版)(六)
2025-06-25 23:10:43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黑火药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之一,它的成分是硝酸钾、炭粉和硫粉的混合物,点火爆炸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硫化钾和氮气。在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为 ( ) A.S B.C C.N D.S和N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D 2KNO3+S+3C=K2S+3CO2+N2, S降为-2价和N降为0价,被还原,D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7分)关注饮用水,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饮用水中的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可以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其化学方程式为:10Al+6NaNO3+4NaOH=10NaAlO2+3N2↑+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 ②上述反应中若生成标况下3.36LN2,则转移的电子数为 。 (2)洪灾过后,饮用水的消毒杀菌成为抑制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爆发的有效方法之一。漂白粉是常用的消毒剂。 ①工业上制取氯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1)① NaNO3 (1分)②1.5NA或9.03×1023(2分)(2)①2NaCl+2H2O=Cl2↑+H2↑+2NaOH(2分)②Ca2++2ClO-+CO2+H2O=CaCO3↓+2HClO
本题解析:(1)①反应中硝酸钠中的氮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到0,所以硝酸钠做氧化剂。②反应中每生成3摩尔氮气,即67.2升转移电子为30摩尔,所以当生成3.36升氮气时,转移电子为1.5摩尔,即1.5NA或9.03×1023。 (2)①工业制取氯气是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反应为:2NaCl+2H2O=Cl2↑+H2↑+2NaOH。②漂白粉溶于水后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反应为:Ca2++2ClO-+CO2+H2O=CaCO3↓+2HclO。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氯气的工业制取,漂白粉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 +2OH? + NH4+ + HCO3- == BaCO3↓+NH3·H2O + H2O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C.向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SO32-+2H+==SO2↑+H2O D.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g++NH3·H2O==AgOH↓+NH4+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 正确 B 错 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写成离子形式 C 错亚硫酸钠和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错加入过量的氨水,不会出现AgOH沉淀,得到氢氧化二胺和银络合物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择适当的试剂B并进行如下实验,可以达到目的是 A.试剂B为浓硫酸,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SO2气体 B.试剂B为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C.试剂B为水,收集NO、CO等难溶于水的气体 D.试剂B为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空气中是否含有甲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该装置是洗气装置,杂质气体和洗液能反应且不产生新的杂质,以此达到洗气的目的,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A、二氧化硫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不能达到洗气的目的,故A错误; B、氯气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从而能达到洗气的目的,故B正确; C、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集气瓶中应该“短管进气长管进气”,故C错误; D、甲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需要加热,该反应未加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的除杂、收集、检验等实验,难度不大,注意醛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必须加热且是碱性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反应速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浓度 C.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即所谓的内因,D正确,其余选项都是外界因素,答案选D。 考点:考查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知识的考查,也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试题基础性强,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熟悉了解程度,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记住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