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8分)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C(s)+O2(g) ="==" CO2(g) (1mol碳单质反应放热Q1 kJ)
途径Ⅱ:先制水煤气
C(s)+H2O(g)===CO(g)+H2(g) (1mol碳单质反应吸热Q2 kJ)
再燃烧水煤气
(1molCO和1molH2反应共放热Q3 kJ)
|
2CO(g)+O2(g) ="==" 2CO2(g)2H2(g)+O2(g) =2H2O(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等物质的量的单质碳反应时,途径Ⅰ放出的热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Q1、Q2、Q3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4)简述煤通过途径Ⅱ作为燃料的意义: 。
参考答案:(1)等于(2分)(2)Q1 = Q3- Q2(2分)(3)小于(2分)(4)燃烧充分,节约能源,污染轻(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加入NaOH溶液也没有新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是
A.Na+、K+、SO42-、[Al(OH)4]-
B.Fe3+、Ca2+、I-、NO3-
C.K+、NH4+、SO42-、Br-
D.Mg2+、Ca2+、HCO3-、Cl-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分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说明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加入NaOH溶液也没有新的离子反应发生,说明离子与OH-不发生反应,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A.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且与OH-不发生反应,可大量共存,故A正确;
B.Fe3+、NO3-与I-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Fe3+与OH-反应生产沉淀,故B错误;
C.离子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NH4+与OH-反应,故C错误;
D.加入NaOH溶液,Mg2+、HCO3-都能与OH-反应,分别生产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沉淀,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综合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把握提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题中加入NaOH溶液反应的要求,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的是?(?)
A.KF
B.H2SO4
C.CuCl2
D.NH4C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而配位健的
形成需要配体和接受电子的空轨道,据此可知,HF分子、硫酸分子中只有极性键。氯化铜中只有离子键,氯化
铵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和配位键,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考点,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化学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应试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离子键、共价键和配位健的含义以及判断依据,并能灵活运用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答以下问题
(1)已知: ①CO(g)+2H2(g)
CH3OH(g) △Hl= -91kJ·mol-l
②2CH3OH(g)
CH3OCH3(g)+H2O(g) △H2= -24 kJ·mol-l ③CO(g) +H2O(g)
CO2(g)+H2(g) △H3= -41 kJ·mol-l
且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
则反应 3CO(g) +3H2(g) CH3OCH3(g) +CO2(g) △H= .
化学平衡常数K= (用含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一定条件下,若将体积比为1:2的CO和H2气体通入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3CO(g) +3H2(g) CH3OCH3(g) +CO2(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 CO和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CO的消耗速度等于CO2的生成速率
(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将x mol.L-l的氨水与y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显中性,则c(NH4+)____c(Cl-)(填“>”、“<”、“=”);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 .
(4)科学家发明了使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用铂黑作电极、加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NH3。其电池反应式为:4NH3+3O2 = 2N2+6H2O,电解质溶液应显 (填“酸性”、“中性”、“碱性”),
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参考答案:(每空2分,共14分)
(1)-247KJ·mol-1 K12·K2·K3
(2)a·c
(3) = K=
mol·L-1
(4)碱性 O2+2H2O+4e-=4OH-
本题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得3CO(g) +3H2(g)
CH3OCH3(g) +CO2(g) △H=①×2+②+③=△Hl×2+△H2+△H3=-247KJ·mol-1,平衡常数K= K12·K2·K3
(2)a、容器体积固定,3CO(g) +3H2(g)
CH3OCH3(g) +CO2(g)是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发生改变的可逆反应,所以体系压强保持不变时达平衡状态,正确;b、容器体积固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作为平衡状态到达的标志,错误;c、反应开始时,CO和H2的物质的量一直减少,当CO和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不再减少时证明已达平衡状态,正确;d、CO的消耗速率任何状态都不等于CO2的生成速率,错误,答案选ac;
(3)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盐酸与氨水混合后的溶液显中性,则c(H+)=c(OH-),c(Cl-)+ c(OH-)=c(NH4+)+c(H+),所以c(Cl-)=c(NH4+);在25℃下,中性溶液中c(H+)= c(OH-)=1×10-7mol/L,若盐酸与氨水的浓度相等,则等体积混合后生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而实际溶液显中性,说明氨水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氨水过量,设二者的体积均为1L,与盐酸反应完剩余氨水的物质的量(x-y)mol,一水合氨的浓度为(x-y)/2mol/L,c(NH4+)=c(Cl-)=y/2mol/L,则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 c(OH-)c(NH4+)/ c(NH3·H2O)= 1×10-7mol/L×y/2mol/L/(x-y)/2mol/L=
mol·L-1,
(4)根据电池反应式为:4NH3+3O2 =2N2+6H2O,判断氨气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发生还原反应,氨气失电子成为氮气和氢离子,所以电解质溶液应显碱性,产物中才能生成水;因为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所以正极是氧气的还原反应,氧气得电子与水结合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应用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已知25℃、101 kPa下,拆开1 mol C—H键要吸收415 kJ的能量,拆开1 mol C—C键要吸收331 kJ的能量,拆开1 mol O2中的O==O键要吸收498 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的1 mol H—O键要放出465 kJ的能量,形成二氧化碳分子中的1 mol C==O键要放出798 kJ的能量。在丙烷燃烧过程中不考虑其他能量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3CO2+4H2O ΔH=-2 036 kJ/mol
B.C3H8(g)+5O2(g)===3CO2(g)+4H2O(g);ΔH<-2 036 kJ/mol
C.丙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036 kJ/mol
D.丙烷燃烧的能量变化可用上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