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B、C同周期;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F不同周期的邻族元素;E和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由上述六种元素中的几种元素组成的甲、乙、丙、丁、戊、己六种化合物如下表所示:
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化合物
| 甲
| 乙
| 丙
|
各元素原子 个数比
| N(A):N(C) =2:1
| N(A):N(C) =1:1
| N(B):N(A) =1:4
|
化合物
| 丁
| 戊
| 己
|
各元素原子 个数比
| N(D):N(B):N(C) =2:1:3
| N(E):N(F) =1:3
| N(B):N(F) =1:4
请完成下列问题: (1)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己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 (2)向含有1 mol乙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3)8 g丙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放出445 kJ的热量,则丙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F的单质与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5)将丁与戊两种水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参考答案:(1) 本题解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可推知B为碳;在周期表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推得A为氢;C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是氧;C是F不同周期的邻族元素;E和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推得F为氯,E为铝;A、D同族,最后推知D为钠。甲为H2O,乙为H2O2,丙为CH4,丁为Na2CO3,戊为AlCl3,己为CCl4。(1)D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己的空间构型类似甲烷,为正四面体。(2)1 mol乙的水溶液中加入MnO2,生成氧气,转移电子为1 mol。(3)CH4(g)+2O2(g)=CO2(g)+2H2O(l) ΔH=-890 kJ·mol-1。(4)Cl2+H2O
本题难度:困难
2、填空题 试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以下事实: (1)盛纯碱溶液的试剂瓶有玻璃塞,时间久了不易打开___。 (2)盛NH4F试剂要用塑料瓶而不用玻璃___。 (3)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___。 (4)实验室配制的CuSO4溶液,常常出现浑浊的原因是___(写离子方程式)。 (5)某同学想把AlCl3溶液和Na2S溶液混合制取Al2S3,但最后得到一种白色絮状沉淀,而且混合液中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试解释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制取硫化铝的正确方法____。
参考答案:(1)CO32-+H2O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是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D.明矾有净水作用,所以用明矾处理硬水,可以使硬水软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A、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不属于吸热反应,故A错误; B、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一定的引发条件才能进行,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需要点燃,故B错误; C、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大量的能量,可焊接或切割金属,故C正确; D、明矾可以净水,其净水原理是铝离子水解形成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悬浮颗粒,不能吸附溶于水的钙、镁离子,故不能软化水,故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明矾净水的原理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明矾净水的原理,难度不大。注意掌握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14分)(Ⅰ)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清洁液体燃料。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应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