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实验题 为证明有关物质的性质,某学生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当打开活塞C,使液体A与隔板H上的固体B相遇时,即有气体产生,并发现D中蜡烛(含碳、氢的化合物)慢慢熄灭,关闭C打开E时,则看到G中蜡烛燃烧得更亮。请写出这名学生有关仪器中盛放的常用物质: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F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题 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指出该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加热,两个试管 中的现象分别为:B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发生装置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指出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先将SO2和Cl2通过浓硫酸的两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
③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小强同学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将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小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色烟雾是氯化钠晶体
B.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用于吸收生成的氯化钠,以免污染空气
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可以检验氯气是否被完全吸收
4、选择题 下列各组气体或溶液用括号内试剂加以鉴别,其中合理的是( )
A.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氢氧化钡溶液)
B.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硝酸银溶液、稀盐酸)
C.硫酸、硝酸钡、氯化钾(碳酸钠溶液)
D.盐酸、硝酸钠、醋酸钠(酚酞试液)
5、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A.制取乙酸乙酯,应先将乙醇、乙酸混合,后加入到浓硫酸中
B.酸碱中和滴定中,应先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后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
C.配制SnCl2溶液时,应先将SnCl2固体溶于浓盐酸中,后加水稀释
D.用分液漏斗滴液,应先旋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打开漏斗上口的玻璃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