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现有如下两个反应:A.NaOH + HCl =" NaCl" + H2O,
B.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A. B. 。(填“能”或“不能”)
(2)由铜片、锌片和足量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原电池腐蚀,一段时间后某电极产生3.36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①负极是 (填“锌”或“铜”),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产生这些气体共需转移电子 mol。
参考答案:
(1)不能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盐桥中盛有浸泡了KNO3溶液的琼脂)研究电化学原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银片为负极,发生的反应为:Ag++e-= Ag
B.进行实验时,琼脂中K+移向Mg(NO3)2溶液
C.用稀硫酸代替AgNO3溶液,可形成原电池
D.取出盐桥,电流表依然有偏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来看,该装置为Mg-Ag的原电池,由于金属镁比较活泼,所以在该原电池中镁做负极,失电子形成镁离子,A错误;银电极一侧得到电子,析出银单质,所以盐桥中的阳离子往右侧硝酸银溶液迁移,B错误;若把硝酸银换成稀硫酸,H+同样在银电极处得到电子析出氢气,所以可以构成原电池;所以C正确;取出盐桥,由于装置无法构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电路中无电子转移不产生电流,所以电流表不发生偏转,D错误;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反应2A (s)+B (g)=2C (g)+D (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大于0
B.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增加,正极质量减少
C.其他条件不变,向纯水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都能抑制水的电离,降低水的离子积
D.常温下,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碳酸钡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常温下Ksp(BaCO3)<Ksp(BaSO4)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G=△H-T·△S可知,反应的自发性与焓变、熵变均有关系。常温下,反应2A (s)+B (g)=2C (g)+D (g)是熵值增加的反应,若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H一定大于0,A正确;B、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和正极均有硫酸铅生成,电极均是质量增加的,B不正确;C、水的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因此其他条件不变,向纯水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都能抑制水的电离,但水的离子积不变,C不正确;D、碳酸钡是过量的,所以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钡,与盐酸反应放出CO2气体,不能证明碳酸钡的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关于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片质量逐渐减少,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由锌片流向铜片
C.锌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经导线传递到正极上,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锌比铜活泼,锌是负极,铜是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放电。所以选项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C.电池反应为:Zn+Cu2+=Zn2++Cu
D.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在电池内部,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参考答案:A、该装置是原电池,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