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小明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患了夜盲症,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给他提供补充维生素A的食谱。下列食品对补充维生素A没有明显作用的是?? ( )。
A.鱼肝油
B.蛋黄
C.绿叶蔬菜
D.豆制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维生素A广泛的存在于动物肝脏、胡萝卜、蛋黄和绿叶蔬菜等食物中。豆类所含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类。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关于氧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其单质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都可以形成-2、+4、+6价的化合物
C.都可以与H2直接化合形成稳定的氢化物
D.氢化物的水溶液都显酸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处于最低价(-2价)与最高价(+6价,氧例外)之间,因此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项:氧元素通常只有-2价,无+4、+6价.
C项:由于氧族元素从S→Te,原子半径增大导致元素非金属性减弱,因此它们与H2结合的能力也下降,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也减弱.Te通常不能与H2直接化合,且H2Te也很不稳定.
D项:氧元素的氢化物H2O无酸性.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溶解性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解释氨气的收集方法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且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氨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水不稳定,受热极易分解生成氨气,氢氧化钙疏松利于氨气的排出.
解答:A、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压强差而产生喷泉实验,故A正确.
B、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可采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收集氨气,故B正确.
C、氢氧化钙疏松利于氨气的排出,与铵盐的水溶性无关,故C错误.
D、氨水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氨气,所以可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氨气的性质、收集方法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明确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在下列元素中,属于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是[???? ]
A.C
B.H
C.O
D.Mn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鉴别织物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在如下①-④的各方法中正确的是
①滴加浓硝酸???②滴加浓硫酸???③滴加酒精???④灼烧
A.①和③
B.③和④
C.①和④
D.①和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正确答案:C
①滴加浓硝酸蚕丝变黄,④灼烧蚕丝有烧焦羽毛气味,所以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