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各组物质,用一种试剂无法区别的是
A.FeC12、AgNO3、Na2CO3、Na2SO3
B.NaNO3、A1C13、NaCl、MgC12
C.苯、己烯、四氯化碳、乙醇
D.(NH4)2SO4、NH4Cl、Na2SO4、NaCl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 用盐酸一种试剂能区别,没现象的是FeC12,有白色沉淀的是AgNO3,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的是Na2CO3,有无色有味的气体生成的是Na2SO3
B 不能用一种试剂区别
C 用溴水就能区别,加溴水之后,上层呈橙红色的是苯,褪色的是己烯,下层是橙红色的是四氯化碳,不分层的好似乙醇。
D 用氢氧化钡能区别,既有白色沉淀,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NH4)2SO4,只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NH4Cl,只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Na2SO4,无现象的是NaCl
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所用除杂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也能和氯水发生加成反应,①不正确,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中,而乙酸可以溶解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所以②正确;苯酚虽然能和溴水反应,但生成的白色沉淀又可以溶解在苯中,③不正确,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乙醇和水互溶,所以应该用新制的生石灰,蒸馏,④正确,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重要考点之一,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该题需要明确的是在解答物质分离提纯试题时,选择试剂和实验操作方法应遵循三个原则: 1.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水除外),即分离提纯后的物质应是纯净物(或纯净的溶液),不能有其他物质混入其中;2.分离提纯后的物质状态不变;3.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即选择分离提纯方法应遵循先物理后化学,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试剂不能用作溴水中溴代萃取剂的是
A.苯
B.酒精
C.四氯化碳
D.汽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萃取是两种液体互不相溶,需要萃取的物质在两液体中溶解度差别很大的时候可以进行萃取。B项中酒精是混合物,乙醇可以和水任意比例混合,所以不符合萃取的要求,错误。A、B、C三项物质均能达到溴水中萃取出单质溴的要求。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B.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检漏
C.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浓硝酸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D.用丙酮萃取碘水中的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因为丙酮和水互溶,所以不可以用丙酮萃取碘水中的碘,选项D是错误的,其余选项都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
点评: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该类试题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及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结论均出自《实验化学》中的实验,其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可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
B.将氯化钴晶体溶于水,可得到粉红色的溶液
C.提取海带中的碘元素时,为保证I-完全氧化为I2,加入的氧化剂(H2O2或新制氯水)均过量
D.Zn-Cu原电池(如图)实验中,搅拌溶液可使灯泡亮度增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A.形成络离子;
B.晶体溶于水,离子有颜色;
C.过量强氧化剂(如氯气)能氧化碘单质;
D.搅拌加快离子的移动.
解答: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生成四氨合铜络离子,观察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故A正确;
B.将氯化钴晶体溶于水,钴离子为粉红色,可得到粉红色的溶液,故B正确;
C.提取海带中的碘元素时,酸化后,加适量的H2O2将I-完全氧化为I2,故C错误;
D.搅拌溶液,加快离子的移动,可使灯泡亮度增加,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络离子、氧化还原、电化学等知识点,侧重基础知识和实验分析能力考查,题目难度较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