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得到纯净乙烷的方法是
A.通过盛液溴的洗气瓶
B.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
D.分别进行燃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乙烷与乙烯性质的区别.乙烷和乙烯均是无色气体,但前者易发生取代反应,后者易发生加成反应.A项,乙烷可以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而生成溴乙烷,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溴乙烷,不仅不易鉴别,还会损失大量的乙烷且混入大量的溴蒸气杂质,显然不合理;若在一定条件下通入氢气,虽可将乙烯转变为乙烷,但通入氢气的量不易控制,很难得到纯净的乙烷,且用氢气无法鉴别它们;若分别进行燃烧,显然无法再得到乙烷;因此只能选B项,因为乙烷和溴水不反应,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且生成的CH2BrCH2Br为液态,便于分离.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现实生活中物质导电通常有两类:一类是金属的导电,另一类是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的导电.下列物质通电后能导电但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醋酸溶液
B.液态Na-K合金
C.熔融的BaCl2
D.固体NaOH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下列物质通电后能导电但没有新物质生成说明电极上不发生化学反应,属于金属的导电.
解答:A.醋酸溶液通电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故A不选;
B.液态钠-钾合金通电时,是通过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导电,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故B选;
C.电解熔融态氯化钡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钡离子放电,所以有新物质生成,故C不选;
D.固体氯化钠通电时,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阴极上钠离子放电,所以有新物质生成,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导电,明确熔融态电解质和金属能导电原因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区别棉花和羊毛的最简便方法是
A.加稀盐酸
B.加硝酸银溶液
C.加入碘水
D.在火中灼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棉花的成分是纤维素,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将它们分别在火中灼烧,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纤维素没有.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有关
B.H2O的熔、沸点高于H2S是由于H2O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C.甲烷可与水形成氢键
D.I2易溶于CCl4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HCl、HBr、HI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则HCl、HBr、HI的熔、沸点依次升高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有关,A正确;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高于H2S的沸点,B正确;甲烷不可能形成氢键,C不正确;单质碘和四氯化碳都是非极性分子,因此I2易溶于CCl4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物质熔沸点高低、氢键以及分子极性等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和重要的考点,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
重对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巩固与训练。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氢键和物质熔沸点大小的关系,然后
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试剂不能用来把氯化钠和碘化钠两种溶液鉴别开来的是
A.氯水
B.硝酸银
C.淀粉
D.硝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