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实验室中用Cu和稀HNO3反应制取NO,反应的方程式是:
???????????????????????????????????????????????????????????????。
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是????????????,被还原的元素是???????????????,
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硝酸所表现的性质是?????????????。
 
	参考答案:????? 3Cu+8HNO3(稀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计算题  将22.4g铜与10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L,请回答:
(1)NO和NO2的体积各为多少?
(2)将盛有所得上述混合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的O2的体积是多少?
 
	参考答案:(1)4.48L????? 2.24L?(3分)???(2)
	本题解析:(1)设NO和NO2的体积分别为x L与yL,则x+y =22.4
由电子得失守恒:(x/22.4)×3 + (y/22.4)×1=(22.4/64)×2
解得:x=4.48L??? y=2.24L
(2)由方程式知:4NO+3O2+2H2O=4HNO3???? 4NO2+O2+2H2O=4HNO3可求得氧气的体积为3.92 L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是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
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
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打气球。

(1)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除去其中的空气。其中第一步实验操作为:??????????????????????????。从装置的设计看,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有人认为E中收集到的可能是H2而不是NO,如何证明??????????????????????????????????????????????????。
(3)实验过程中,发现在未鼓入空气的情况下,E中就产生红棕色。有人认为是由装置E部分设计不当造成的。你认为装置应改进的地方是???????。
(4)装置D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要除去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可以利用碳酸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的CO2来实现,即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当装置中空气被排尽后,C中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混浊,据此可以判断E中空气已被赶尽。
(2)硝酸是氧化性酸,和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由于NO极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NO2,据此可以证明。即操作是用F向E中鼓入空气,E内气体由无色变成棕色
(3)在未鼓入空气的情况下,E中就产生红棕色,这说明E中空气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一种铵盐和一种三角锥形分子A,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F2 NF3+3NH4F
NF3+3NH4F
B.上述反应中产生的铵盐应为NH4H
C.上述三角锥形分子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D.上述反应中氟气的氧化性比A分子的氧化性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三角锥形分子的结构模型,NH3、NF3等属三角锥形分子,同时生成铵盐,从定义分析,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产物为铵盐,故为NH4F,所以,A选项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将盛有N2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N2和NO2的体积比是
A? 1:1?????????? B? 1:2???????C? 1:3?????? D ?3: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设N2和NO2的体积分别为a、3b,3b体积的NO2与水反应生成b体积的NO,则a+3b=2(a+b),a=b,C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