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按要求填空。
Ⅰ: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Ⅱ:
【小题1】硫酸铜晶体的溶解度虽大,但溶解过程较慢,实验室常用热水配制以加快溶解速率,但常常会产生浑浊,请用文字简要说明原因____________如何才能用热水配制出澄清的较浓的Cu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稀Na2S溶液有一种臭鸡蛋气味,加入AlCl3溶液后,臭鸡蛋气味加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气味加剧过程所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依据氧化还原反应:MnO4-+5Fe2++8H+ = Mn2++5Fe3++4H2O,欲采用滴定的方法测定FeSO4的质量分数,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绿矾样品15.2g,配成100 mL待测溶液②取10.0ml待测液置于锥形瓶中,并加入一定量的硫酸③将0.1 mol?L-1的KMnO4溶液装入滴定管中,调节液面至8.00mL处④滴定待测液至滴定终点时,滴定管的液面读数18.00 mL
【小题3】如何知道滴定到达终点?
【小题4】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A.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装液滴定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C.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小题5】下列每种量器的数量不限,在上述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有
A.托盘天平
B.量筒
C.碱式滴定管
D.酸式滴定管
E. 容量瓶
【小题6】FeSO4的质量分数为
2、实验题 (17分)中学化学常见的滴定法包括中和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等。
(1)探究小组甲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某补血剂[主要成分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中铁元素的含量。
①下列滴定装置中(夹持部分略去),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②实验前,首先要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250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外,还需要 (填仪器名称)。
③该小组拟在同浓度的FeSO4溶液中,探究酸性KMnO4溶液浓度对Fe2+被氧化时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0.10mol?L-1FeSO4、0.02mol?L-1酸性KMnO4、蒸馏水、锥形瓶、试管、胶头滴管、量筒、秒表。参照下表格式,完成实验表格(列出所选试剂体积和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 V[0.10mol?L-1FeSO4] /mL
|
|
| 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s
|
1
| a
|
|
| t1
|
2
| a
|
|
| t2
(2)常温下,探究小组乙将0.1 mol·L-1盐酸滴入20 mL 0.1 mol·L-1氨水中,溶液的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①a点处假设溶液的pH=10,则该点处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 ②b点处溶液中c (Cl-) c (NH4+)(填“>”、“<”或“=”)。 ③取c点时的饱和溶液并向其加入水玻璃(硅酸钠水溶液),振荡、静置。写出实验现象并用必要的文字和相关离子方程式给予解释: 。 ④d点所示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3、填空题 (共6分)0.1mol/L的NaHCO3溶液中 (1)按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顺序排列该溶液中各种微粒(水分子除外) (2)c(Na+)+c(H+)=_______________ ,c(Na+)=_______________ 。
4、选择题 将标况下的2.24LCO2通入150mL 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 B.c(HCO3-) 等于c(CO32-)
C.c(HCO3-) 略大于c(CO32-) D.c(HCO3-) 略小于c(CO32-)
5、填空题 (1)常温下pH="5" HCl溶液和pH=5的AlCl3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之比等于 。 (2)写出泡沫灭火器灭火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常温下将0.01molCH3COONa和0.02mol盐酸溶于水,配成0.5L混合溶液。溶液中共有 种微粒,各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常温下,向100 mL 0.01 mol·L-1HA溶液逐滴加入0.02 mol·L-1MOH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中信息可知HA为_______酸(填“强”或“弱”) ② K点对应的溶液中c(M+)+c(MOH)= mol·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