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蒸发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固体是
A.氯化镁溶液
B.硫酸铵溶液
C.碳酸氢钠溶液
D.硫酸铝溶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氯化镁在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热促进水解,且生成的氯化氢以及挥发,进一步促进水解,属于最终得到的是氢氧化镁。硫酸铵是铵盐。加热易分解。碳酸氢钠稳定性差,加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硫酸铝在溶液中也存在铝离子的水解平衡,但由于生成的硫酸是难挥发性的,所以最终仍然得到硫酸铝,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试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简答题 10℃时,在烧杯中加入0.1mol/L的?NaHCO3溶液400mL,加热,测得该溶液的pH发生如下变化:
温度(℃) | 10 | 20 | 30 | 50 | 70 pH 8.3 8.4 8.5 8.9 9.4
(1)甲同学认为,该溶液的pH升高的原因是HCO3-的水解程度增大,故碱性增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乙同学认为,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NaHCO3受热分解,生成了Na2CO3,并推断Na2CO3的水解程度 ______(填“大于”或“小于”)NaHCO3; (3)丙同学认为,要确定上述哪种说法合理,只要把加热后的溶液冷却到10℃后再测定溶液pH,若pH______8.3(填“>”、“<”或“=”),说明甲正确,若pH______8.3(填“>”、“<”或“=”),说明乙正确; (4)丁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对甲、乙同学的解释进行判断: 实验装置如图,加热煮沸NaHCO3溶液,发现试管A中产生沉淀,说明______(填“甲”或“乙”)推测正确; (5)将一定体积0.1mol/L的?NaHCO3溶液置于烧杯中加热至微沸(溶液体积不变),测其pH为9.8;将烧杯冷却至室温,过一段时间(溶液体积不变)测得pH为10.1.据此资料可以判断______(填“甲”或“乙”)推测正确,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1)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酸式盐,能水解导致溶液呈碱性,水解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对0.2mol·L-1碳酸钠溶液的微粒浓度分析正确的是????????? A.[Na+]>[CO32-]>[OH-]>[HCO3-]>[H+] B.[Na+]+[H+]=[CO32-]+[HCO3-]+[OH-] C.[OH-]=[H+]+[HCO3-]+[H2CO3] D.[CO32-]+[HCO3-]+[H2CO3]=0.2mol·L-1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碳酸钠为强减弱酸盐,其溶液发生如下电离和水解过程: Na2CO3====2Na++CO32- CO32-+H2O HCO3-+OH- HCO3-+H2O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常温下,将amol/L的MOH(可溶性弱碱)与bmol/L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已知相同条件下MOH的电离程度大于M+的水解程度,则下列有关推论不正确的是() A.若混合后溶液的pH=7,则c(M+)=c(C1-) B.若a=2b,则c (M+) > c(C1-) > c (MOH) > c(OH-) > c(H+) C.若b=2a,则c(C1-) > c(M+) > c(H+) > c(OH-) D.若混合后溶液满足c(H+)=c(OH-)+c(MOH),则可推出a=b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混合物中存在的离子有M+、H+、OH-、Cl-。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知c(M+)+c(H+)=c(OH-)+c(Cl-),故A正确。若a=2b,则MOH过量,反应后混合液中含有的溶质是MOH和MCl,且二者的浓度相等。因为相同条件下MOH的电离程度大于M+的水解程度,所以溶液呈碱性,B正确。若b=2a,则盐酸过量,反应后混合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Cl和MCl,溶液显酸性,但c(H+)大于c(M+)的,正确的顺序为c(C1-) > c(H+) > c(M+) > c(OH-),C不正确。若a=b,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已知H2O2、KMnO4、NaClO、K2Cr2O7均具有强氧化性,将溶液中的Cu2+、Fe2+、Fe3+沉淀为氢氧化物,需溶液的pH分别为6.4、6.4、3.7。现有含FeClx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图示步骤进行提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最适合的氧化剂X是__________。(选填下面的序号)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2)物质Y是________。 (3)本实验用加碱沉淀的目的是否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除去Fe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氧化剂的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能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晶体?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CuO或Cu(OH)2或CuCO3
本题解析: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加入氧化剂能把Fe2+氧化为Fe3+同时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上述提供的几种氧化剂中符合要求的只有H2O2。当CuCl2溶液中混有Fe3+时,可利用Fe3+的水解:Fe3++3H2O Fe(OH)3+3H+,加入CuO、Cu(OH)2或CuCO3与溶液中的H+作用,从而使平衡右移,把Fe3+转化为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