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a?mol氢气分子和a?mol氦气分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
B.质子数
C.质量
D.体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m=nM、V=nVm、N(分子数)=nNA及分子的构成、一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计算比较.
解答:A.根据N(分子数)=nNA知,物质的量相等的氢气和氦气,其分子数相等,一个氢气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一个氦气分子中含有一个氦原子,所以其原子个数不等,故A错误;
B.根据N(分子数)=nNA知,物质的量相等的氢气和氦气,其分子数相等,一个氢气分子中含有2个质子,一个氦气分子中含有2个质子,所以含有的质子数相等,故B正确;
C.根据m=nM知,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其质量与摩尔质量有关,氢气的摩尔质量是2g/mol,氦气的是4g/mol,所以其质量不等,故C错误;
D.气体摩尔体积未知,导致无法判断其体积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推论,注意氦气是单原子分子,为易错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物质均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其引起的褪色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
B.氯气
C.漂白粉
D.活性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二氧化硫和有色物质结合成无色化合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氯气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漂白粉有强氧化性,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活性炭是由于它的吸附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所以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难度不大,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在含有MgCl2、KCl、NaSO4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已知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Cl-)=1.5mol/L,C(K++Na+)=1.5mol/L,C(SO42-)=0.5mol/L,则C(Mg2+)应是
A.0.1?mol/L
B.1.5?mol/L
C.0.25?mol/L
D.0.5?mol/L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混合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c(Cl-)+2(SO42-)=c(K+)+c(Na+)+2c(Mg2+),据此计算.
解答:混合溶液呈电中性,根据电荷守恒有c(Cl-)+2(SO42-)=c(K+)+c(Na+)+2c(Mg2+),故:
1.5mol/L+2×0.5mol/L=1.5mol/L+c(Mg2+)
解得:c(Mg2+)=0.5?mol/L,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难度中等,注意电解质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经常利用电荷守恒计算.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①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
②实验并观察现象
③解释现象及得出结论
④预测物质的性质
排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解答: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A.MnO2
B.Zn(OH)2
C.Ca(ClO3)2
D.O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分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单质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A.MnO2是由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Zn(OH)2是由锌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B错误;
C.Ca(ClO3)2是由钙离子和氯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正确;
D.O2只有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