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红色激光束能透过小烧杯中的氢氧化铁胶体,但不能透过小烧杯中较浓的硫酸铜溶液
B.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可见光散射而形成的
C.胶体化学是随20世纪未纳米科技兴起而产生的
D.纳米粒子的大小与胶体粒子相当,但纳米粒子的体系不一定是胶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实验室常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
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
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NO2是氧化剂,NH4Cl是还原剂
B.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D.每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3价、-3价变为0价,所以亚硝酸钠是氧化剂、氯化铵是还原剂,A.NaNO2是氧化剂,NH4Cl是还原剂,A正确;B.NaNO2是氧化剂,NH4Cl是还原剂,所以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B正确;C.该反应中NH4Cl中的氮元素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D.该反应每生成1 mol N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1mol×(3-0)="3" mol,D正确;答案选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3、实验题 (10分)某实验小组用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Cl2,并将制得的氯气与潮湿的Ca(OH)2固体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实验装置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写化学式)。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发生反应:6Cl2 + 6Ca(OH)2=5CaCl2 + Ca(ClO3)2 + 6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若反应消耗0.3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
(4)在中学化学中,常用作氧化剂的物质有 、 (写两种),常用作还原剂的物质有 、
(写两种)。
参考答案:(1)Ca(ClO)2 &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漂白粉是氯气与石灰乳反应产生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其化学式为:Ca(ClO)2;(2)烧瓶中为制取Cl2的反应:MnO2+4HCl(浓)
MnCl2+Cl2↑+2H2O,(3)在反应6Cl2 + 6Ca(OH)2=5CaCl2 + Ca(ClO3)2 + 6H2O中,Cl2从化合价0变为—1价和+5价,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若反应消耗6mol Cl2,生成5 mol CaCl2,化合价从0变为—1价,转移的电子数为10 mol,则消耗0.3mol Cl2,转移的电子数0.5 mol;(4)在中学化学中,元素化合价较高的常用作氧化剂,如KMnO4、HNO3等,元素化合价较低的或活泼的金属常用作还原剂如Cu、CO等。
考点:考查氯气的制备及性质、氧化还原反应。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某酯经水解后可得酸A及醇B,醇B经过氧化后可得A,该酯可能是

A.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酯经水解后可得酸A及醇B,醇B经过氧化后可得A,这说明A和B中碳原子数是相同的,①③⑤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A。
考点:考查酯类水解以及羟基、醛基和羧基之间的转化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该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醇、醛和羧酸之间官能团的转化关系和原理,然后结合题意灵活运用即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