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如下:N2(g)+3H2O(1)==2NH3(g)+
O2(g);△H="+765.2" kJ·mol-1,请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2)明矾能净水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FeCl3能水解 ,则配制FeCl3溶液的方法是 ____ 。
(4)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不久便会因腐蚀而出现红褐色锈斑。请回答:
铁锅的锈蚀是 腐蚀(填“析氢”或“吸氧”)
写出铁锅腐蚀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参考答案:(1)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图像是(见答案)。
(2)因为明矾溶于水电离出的铝离子发生水解反应,Al3++3H2O
Al(OH)3+3H+,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所以明矾可以作为净水剂。
(3)FeCl3能水解,溶液显酸性,所以配制FeCl3溶液的方法是将FeCl3固体溶解在浓盐酸中,再加水稀释至所需浓度。
(4)钢铁的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其中负极是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是2Fe-4e-=2Fe2+。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则电极反应式是O2 + 2H2O + 4e-= 4OH-。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明矾净水、氯化铁的配制以及钢铁的吸氧腐蚀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贴近高考,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5分)用相关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⑴ 写出电子式Al3+?????????????Cl ???????????????
⑵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式:N2 ???????????????????CO2?????? ?????????????
⑶ 用电子式表示Na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电子式是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点表示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故阳离子Al3+本身就是它的电子式,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Cl元素符号周围写上7个电子即为电子式;(2)氮气分子中存在氮氮三键,故结构式为:N≡N;二氧化碳中碳和氧之间是碳氧双键,故结构式为:O=C=0;(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出阳离子和阴离子,钠离子的电子式就是钠离子本身,写上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即得氢氧化钠的电子式。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已知3.6 g碳在6.4 g的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放出X kJ热量。已知单质碳燃烧热的ΔH为-Y kJ· mol-1,则1 mol C与O2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ΔH为( )
A.-(5X-0.5Y) kJ· mol-1
B.-Y kJ· mol-1
C.-(10X-Y) kJ· mol-1
D.+(10X-Y) kJ· mol-1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由3.6 g C与6.4 g O2完全反应,可知生成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设36 g C按此方式反应,则生成1 mol CO2和2 mol CO,C单质燃烧热的ΔH为-Y kJ·mol-1,1 mol C与O2生成CO的反应热为:-1/2(10X-Y) kJ·mol-1,即-(5X-0.5Y) kJ·mol-1,A正确。
考点: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融化成水放出热量
B.化学键断裂过程一定放出能量
C.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冰融化成水吸收热量,A错误;B.化学键断裂过程一定吸收能量,B错误;C.生成物的总能量不一定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错误;D.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能量变化的有关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指定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的溶液:Fe2+、Mg2+、NO3-、SO42-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HCO3-、K+、SO42-、Cl-
C.含大量Fe3+的溶液:NH4+、Na+、SCN-、Cl-
D.pH=13的溶液:Na+、K+、AlO2-、CO3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A.pH=1的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C.含大量Fe3+的溶液,与Fe3+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D.pH=13的溶液呈碱性,如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则可大量共存.
解答:A.pH=1的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由水电离出的c(H+)=1×10-13mol/L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无论酸性还是碱性,HCO3-都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含大量Fe3+的溶液,与Fe3+反应的SCN-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pH=13的溶液呈碱性,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综合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把握提给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A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