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 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0. 3m 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B的转化率降低
B.x+y<z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利用假设法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是解题关键。根据题意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假设平衡不移动,A的浓度为0.25mol/L,实际A的浓度变为0.3mol/L,说明平衡向生成A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A、平衡向逆反应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正确;B、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x+y>z,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移动,错误;D、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物质的量减小,故C的体积分数下降,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一定条件下,在2SO2+O2
2SO3的化学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SO2:2mol/L,O2 : 0.8mol/L,SO3 : 2.4mol/L,则氧气在起始时的浓度可能是?(?)
A.0.8—2mol/L
B.0—2mol/L
C.0—0.8mol/L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可逆反应的最大特点是不完全进行,所以最低不能为0 mol/L,2.4mol/L SO3最多可生成1.2mol/L,但是不能生成1.2mol/L,所以最大值是2mol/L。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某温度下,反应H2(g)+CO2(g)
H2O(g)+CO(g)的平衡常数
。该温度下在体积均为10 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反应物,起始加入量如下图所示:
起始量
| 甲
| 乙
| 丙
|
H2?(mol)
| 1
| 2
| 2
|
CO2(mol)
| 1
| 1
| 2
|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
B.平衡时,甲和丙中CO2的转化率相等,均是60%
C. 平衡时, 乙中H2的转化率大于60%
D. 平衡时, 丙中c(H2 ) 是0. 08 mol·L-1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甲中物质的浓度最小,反应速率最慢,丙中浓度最大,反应速率最快,A正确。反应前后体积不变,所以甲和丙的平衡是等效的。设转化率设x,则根据甲可知
,解得x=0.6,即转化率是60%,B正确。乙相当于在甲的基础上最大氢气浓度,可以提高CO2的转化率,但氢气转化率降低,C不正确。平衡时丙中氢气是2mol-2mol×0.6=0.8mol,所以浓度是0.08mol/L,D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A、B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g)+yB(g)
zC(g)?△H<0。
达到化学平衡后测得A的浓度为0.5 mol·L-1;在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至
原来的二分之一,再次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9 mol·L-1。则下列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x+y<z
C. B的转化率下降? D. C的体积分数减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此时A的浓度应该为1.0mol/L,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9mol/L,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为本题的正确答案;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 x+y>z,故B错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增大了,故C错误;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的体积分数增加了,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平衡的移动来判断化学反应的特点,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该题综合性好,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至原来的二分之一,此时A的浓度应该为1.0mol/L,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9mol/L,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本题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
N2O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所以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则相当于是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O2的体积分数减少,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该题的关键是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勒夏特列原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