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化学知识点整理《原电池原理》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练习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根据装置图可知甲池是燃料电池,甲醇在负极失去电子,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由于电解质是氢氧化钾溶液,因此总的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A正确;B、若乙池中为足量AgNO3溶液,则阳极是氢氧根离子放电,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B正确;C、若乙池中为一定量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OH)2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这说明阴极开始是铜离子放电,析出铜,在后阶段溶液中的氢离子也放电生成氢气,但阳极始终是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所以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生成0.1mol氧气,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C错误;D、常温常压下,1 g CH3OH燃料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热22.68 kJ,则1mol甲醇即32g甲醇生成CO2和液态H2O时放热22.68 kJ×32=725.8kJ,则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为:CH3OH(l)+1.5O2(g)==CO2(g)+2H2O(l) ΔH=" -725.80" kJ·mol-1,D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把a、b、c、d四块金属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若a、b相连,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b相连时,a为负极,说明金属性a大于b;c、d相连时,c为负极,说明金属性c大于d;a、c相连时,c为正极,说明金属性a大于c;b、d相连时,b为正极,说明金属性d大于b,所以金属性a>c>d>b.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镍—镉可充电电池可发生如下反应:Cd(OH)2+2Ni(OH)2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充电相当于电解池,放电相当于原电池。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根据反应式可知放电时Cd是还原剂,失去电子,作负极,因此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如图所示,在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可以组成不同的电池。 参考答案:(1)①正 2H++2e-=H2↑ 本题解析:(1)①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时,Al电极是负极,Fe电极是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H++2e-=H2↑。②当电解质溶液是NaOH溶液时,铝与NaOH溶液反应,而Fe不反应,故铝作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l-3e-+4OH-=AlO2-+2H2O。(2)把铝改为锌,用浓硝酸作电解质溶液,铁遇浓硝酸发生钝化,则Fe电极是正极,Zn电极是负极,Fe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NO3-+2H++e-=NO2↑+H2O。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由锌—铜—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当导线中有0.2 mol电子通过时,理论上两极的变化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锌片是负极铜片是正极,当导线中有0.2 mol电子通过时,负极消耗的锌片6.5 g
,正极析出0.1mol H2,故答案选D
考点:考查原电池的有关判断和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化学知识点大全《反应速率与.. |